春风渐至,携着微凉的春风和如丝的细雨,泥土解冻,梅花绽放千万朵,莺鸟鸣叫两三声。春,是一年中最充满生机、最令人心怀希望的季节。
那么,春天最美好的时刻又是何时呢?正如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所描绘的,那就是早春。这时,小草刚刚冒出嫩绿的芽苗,远看若有若无,仿佛初生的新绿与细腻如酥的春雨相互映照,营造出春天最美的景致,“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光,绝胜的春光满皇都”。
韩愈笔下的早春是多么美丽啊,美得让人隔着诗句都能感受到那柔软的新绿、那如丝般的细雨。这种美让苏轼直接将韩愈的诗融入了他的词《减字木兰花》中。词的上片几乎完全借鉴了韩愈的诗,表达了对早春美好时光的赞美,而下片则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一个人人都懂的道理。
《减字木兰花》
宋·苏轼
莺鸟初啼,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春光。细雨如丝,草色在远处若隐若现。
莫推辞醉倒在这春光中,花若不看待其开放人则易老。别等到春天消逝,才后悔没有好好欣赏那些在红花与绿苔间凋零的花朵。
在描写春天的诗词中,黄莺的身影总是不可或缺。它那鲜嫩的身影在绿树间飞舞,唤出了春天的声音。“听,那是柳梢间黄鹂的啼鸣声,这是春来的第一声”“蝴蝶恋恋不舍地游戏花间,自在娇莺恰好地啼叫”,黄莺的啼鸣在树间回荡,给人带来了融融的暖意和春到来的消息。
苏轼在词中选取了三个事物来描绘初春的景象:黄莺初啼、细雨如酥和远看近看都有的淡淡草色。上片写初春之景,除了黄莺外,其余都是化用韩愈的早春诗作,既有声音又有画面,写出了春刚开始时的美好。
韩愈的诗止步于描写早春的景色,而苏轼的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思想。他问我们,面对如此美好的早春时光,我们应该如何做才不会辜负这春光呢?他告诉我们,别推辞醉酒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如果有花开却不观赏,花儿易凋零人亦易老去。别等到春光逝去只留下红花混杂在碧绿苔藓之间时才后悔。
春天分为早春、阳春和晚春三个阶段,正如人生有早、中、晚三个阶段一样。早春如同人生的起始阶段一切都刚刚开始萌芽拥有无限希望和可能性。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珍惜这尚早的春光珍惜还未老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