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硬盘要重装系统吗 硬盘坏了最明显的现象

2025-01-2500:30:07常识分享0

小白实录:我的装机与固态硬盘之路

今日,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个人装机过程中的小白经验,特别是关于固态硬盘的点滴。

时常听到关于固态硬盘的传言,说频繁重装系统对其寿命有损。但真正了解其中门道的人,往往一笑置之。

曾有一位朋友,因听信传言,打算学习重装系统却因担心固态硬盘受损而放弃。那时,固态硬盘的价格尚高,1TB的硬盘要花费不菲的价钱。

那么,固态硬盘频繁重装系统真的容易坏吗?答案并非绝对。

这里我们要明白一个名为TBW的参数。简单来说,当固态硬盘的写入量达到其TBW值时,意味着硬盘可能接近其寿命的终点。以400TBW为例,这意味着硬盘需要承受相当大的写入量。

接下来,让我们探讨固态硬盘的寿命问题。

寿命之谜:固态硬盘中的闪存确实存在擦写次数的限制。这也是很多人认为其寿命短暂的原因。具体而言,每次完整的擦写被定义为一次P/E(Program/Erase)。例如,34nm的闪存芯片寿命大约是5000次P/E,而25nm的是3000次P/E。至于一款120G的固态硬盘,真正写入120G的数据才算一次P/E。

阅读上述信息,或许你会感到有些困惑。但请想象一下削土豆的情景:每次削皮就如同一次擦写,而一个土豆总有被削完的时候。

TBW的值与闪存类型和容量有关。以一个1TB容量、TLC闪存类型、拥有400TBW值的固态硬盘为例。

安装一次系统大约需要30GB的写入量。那么,400TBW值除以30GB约等于13653次系统重装机会。即使你一天重装5次系统,这样的频率也远不足以让硬盘在短时间内损坏。

再来看一位经常“削土豆”的小白:使用了4年的固态硬盘仅积累了20TBW的磨损。而那些主要用于存储数据的硬盘,其磨损量更是远远低于400TBW。

尽管频繁重装系统可能导致固态硬盘损坏,但这也意味着数据得以保全。比起存储重要资料时硬盘损坏造成的损失,这种损坏至少数据无损。

市面上固态硬盘的质量参差不齐。有原厂颗粒的高品质产品,也有白片甚至黑片的产品。那么这些名词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原厂颗粒通常指由硬盘品牌自家工厂生产的颗粒,如三星、英特尔等。

黑片则是指从其他工厂购买的次品、报废品或回收的二手硬盘部件,经过处理后重新出售。

原厂颗粒的质量较为可靠,白片次之,而黑片的质量则取决于购买渠道和产品质量。

购买时若选择了质量不佳的固态硬盘,即使未达到标注的写入量,硬盘可能已无法正常使用。不应单纯将责任归咎于频繁重装系统。

如何判断固态硬盘的质量?选择原厂颗粒的产品无疑是较为稳妥的方法,但价格也相对较高。

购买白片产品则需要一些运气成分,毕竟数据丢失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频繁重装系统并不意味着电脑会因此受损。更多时候,硬件的损坏源于其自身质量而非简单的操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