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绿对什么 杨柳绿的上一句是什么

2025-01-2504:14:19综合资讯0

在诗词的舞台上,一场关于园林与诗词的对话悄然展开。

这一季的节目中,特别呈现了杨雨老师漫步于苏州园林的情景。而这场比赛的焦点,正是那副闻名的沧浪亭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此联声名远扬,即便未曾踏足沧浪亭的人,想必也已耳闻其名。吟咏间,便有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东出盘门,眼前豁然开朗,萧萧疏雨更显阴晴之变。绿杨掩映之下,白鹭自由翱翔,近水远山都仿佛饱含情感。

苏舜钦,这位北宋初年的著名诗人,与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齐名。尽管常有人误将其与苏轼的先祖相提并论,实则两人并无关系。苏舜钦生于河南开封,祖籍四川梓州,其生平事迹与诗词创作同样引人注目。

据史载,苏舜钦曾在景祐年间进士,担任过数个,包括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以及监进奏院等。他支持“庆历新政”,却因此遭到反对者的,最终被削籍为民。离开京师后,他来到了苏州,购地建园,这座后来为人熟知的沧浪亭便成为了他的心灵寄托。

在这里,苏舜钦留下了众多诗文,《初晴游沧浪亭》、《水调歌头·沧浪亭》以及《沧浪亭记》等作品均是传世之作。而他的好友欧阳修、梅尧臣等人也纷纷以诗歌唱和,互为应答。

尤其那句“清风明月本无价”,正是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这副对联巧妙地将园林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既展现了精湛的对仗工整,又寓意深远。

谈及苏州的风光,诗人苏舜钦的情怀跃然纸上。他选择在此处购地建亭,正是将他的情感寄托于这片山水之间。那么,诗人眼中的苏州究竟是何模样呢?让我们一同欣赏这首诗作。

诗歌的首联描绘了苏州的初春景色:一场雨后,万物如被洗礼般清新,向东望去,明媚的春光扑面而来。这里的“东”字不仅是指方位,更是为后文的春光描写埋下伏笔。这样的用法在描写春光的诗词中颇为常见,如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紧接着便描绘了绿杨掩映的白沙堤的美景。

而诗歌的颔联“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更是被后人传颂不已。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清风吹过,新绿的杨柳翩翩起舞,白鹭在水中自由翱翔。湖面如镜,倒映着远山、绿杨和白鹭,仿佛世间所有美好皆汇聚其中。

为何这两句诗如此受人赞赏呢?我认为,其一在于其对仗工整,不仅上下对仗,句中也对仗,音律和谐,画面灵动。其二在于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将情感转移到了山水草木中,使得诗中有画,画中含情。

颈联“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则表达了诗人对兴盛与衰败的感慨以及自身的清高自傲。尽管他一时无功名在身,又羁旅天涯,但他并不在意那些轻视他的人,因为他自知有着不凡的情怀和志向。

最后两句“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道出了诗人对苏州的无尽留恋。尽管他不得不离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山水,但他的心永远与这里相连。整首诗以景抒情,以情写景,展现了诗人对苏州山水的深深热爱。

正如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所言:“此诗虽以清切闲淡为主调,但其中却散发出俊快不羁的气息。”这正是此诗的魅力所在。“绿杨白鹭俱自得”这句话足以道出苏州春天独有的韵味与美好。当我们读完这首诗时,便深感苏州的春天如诗如画般令人沉醉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