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的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025-01-2508:44:13生活经验0

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人往往只是机械地背诵,而未能深入理解其内涵。即便某些诗篇能够流利背诵,但若问及特定字词的含义,却常常哑口无言。

记得一期诗词上,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受到了广泛关注。这首诗几乎被小学生们所熟知,然而其中两个字却难住了百人团中的39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解读

出自唐代的李白,此诗朗朗上口,而其中的每个字词皆寓意深远。

答案直白且明确——题目中的选项A,即是正确的方向“向东去”。但遗憾的是,仍有众多的人在这道题目上犯了错。甚至连著名的文化人士也对此类细节开玩笑调侃。

此诗背景设于湖北的黄鹤楼与江苏的扬州之间。黄鹤楼代表了传说与历史,而扬州则是文人墨客心中的乐土。诗中“西辞”二字,不仅指明了方向,更蕴含了离别之情,与诗题相得益彰。这二字还暗合了黄鹤楼的典故。

费祎与黄鹤楼的传说

据传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地驾鹤升仙西去,因此得名黄鹤楼。费祎虽为传说中的仙人,但在李白的笔下,孟浩然亦如仙风道骨。

“吾爱孟夫子”一句,展现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崇敬之情。

由此可见,“西辞”二字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深入其中,方能体会到李白的才情横溢。

再来细谈整首诗的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公元730年。当时李白在安陆得知好友孟浩然将前往扬州后,便安排了江夏的相会。孟浩然年长李白12岁,两人关系亲密如兄弟。

在江夏的短暂相聚后,便是离别之时。那日李白目送孟浩然登舟离去,心潮澎湃,便有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诗意解读

诗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两句,开篇便点明了主题。

虽然离别总是伴随着一丝忧伤,但李白的这首诗却独具一格。孟浩然从与仙人相关的黄鹤楼启程,更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而扬州作为文人墨客心之所向的地方,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唐代诗人对扬州的向往从诗句中可见一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等等。

当时李白虽以愉悦的心情送别友人,但对烟花迷蒙的扬州也充满了向往。

离别的深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李白送别孟浩然的场景。

他长久地站在江边目送友人离去,直至帆影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即使心怀惆怅,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两句不仅写景如画,更突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

正如他在金陵酒肆留别中所言“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此处的离别情感犹如长江春水般深沉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