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第三笔是什么 方的笔顺是谁改的为什么改

2025-01-2511:03:57百科知识0

书法之道的方与圆,并非等同于几何学的方与圆。如崔瑗《草书势》所述,“方不中矩,圆不副规”。其内涵需富有生气,姿态多变,不可流于单一装饰之味,亦不可过度拘泥于规则之形。正如阿恩海姆所述艺术品之理,艺术品中的规则形态少有运用,自然之特征常显现在多种力量之间的复杂交互中。若艺术过份强调秩序而缺乏活力,则必致僵化之果。书法亦然,若过分追求均齐一致的方圆,必导致呆板、单调、僵化的局面。

无论方笔或圆笔,均需赋予人以生动有力的审美感受。方笔不显扁平刻板,圆笔不显臃肿呆滞,方显高手之度。方笔侧重于顿,圆笔则倾向于提。顿与提的不同使用方法,赋予了方笔与圆笔各自独特的审美特色。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论及方笔圆笔与顿笔提笔的关系时指出:“方用顿笔,圆用提笔……”并详细阐述了中含、婉通、萧散超逸等圆笔之风姿,以及雄强、精密、凝整沉着等方笔之态势。

圆转之处需灵活流畅,富有动感;而方折则应遒劲凝整,趋于静态。隶书、楷书的静态之美常借方笔、折笔来体现;而行书、草书的飘逸与奔放则需化方为圆、化折为转。若过多使用方折,则“行”、“奔”之韵难以展现。《文心雕龙·定势》所述:“圆者如规体自转,方者如矩形自立”,恰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方与圆、动与静之间的对应关系。

品鉴草书时,多从圆笔流动的态势去把握。如评怀素草书的“圆转之妙,宛若有神”。品评篆书时,则突出其圆的特质。丰坊《书诀》述及大篆结体古文而垂笔圆齐,倪涛《六艺之一录》论篆书之清圆劲拔为高。何绍基亦言观《泰山》古拓之珍品,而求其渊源与圆活姿媚。王澍论篆书审美原则时强调:“圆乃劲,瘦乃腴”。其中“圆”为首要之义。

关于如何写圆笔与方笔,有人认为简单以中锋与侧锋区分即可。但真正实践起来并非如此。翻阅历代书法作品,可见圆笔运用甚多而方笔者稀少。在北魏墓志刻石中,我们可观察到极其纯正的方笔,虽因刻石而有人质疑其书写原貌,然其棱角分明仍能体现出书写者的精湛技艺。

有些人认为那些规整的棱角无法用毛笔写出,甚至怀疑其真实性。真正的书法家却能以毛笔写出那种规整的笔画。一笔之间便能呈现出方的态势,这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深入的理解。练习圆笔要结合方笔的练习,反之亦然。知道方的形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圆的韵味,反之亦然。若只知一方面则容易走向极端。

学习魏碑的人很多,但能从中走出来并自成一家的人却不多见。于右任与赵之谦便是从魏碑中脱颖而出的两位大家。他们虽风格迥异,但都在书法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于右任的拙中见巧,赵之谦的巧中取胜,都令人叹为观止。

欣赏文徵明的行书《悟阳子诗序》,感受其书法的韵味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