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黄昏什么意思 黄昏的文学意象

2025-01-2511:37:40生活经验0

钢筋森林中,寻不见昔日故乡的田园风光,喧嚣的街道上再寻不到那淡淡的田野清香。昔日那波光粼粼的河流,现在只停留在夕阳下孩童戏水的倒影里……

春夏交替的时节,是一段悠然自得的闲暇时光,既适合漫步于自然,也适合长途旅行。而我最钟爱的,还是在工作之余,走向自然聆听一声鸟鸣,独坐乡居品读一本好书,用心感受生活的“真实”。

童年读书情结:春风吹拂下的成长印记

时常带孩子到乡下小住,走在田埂上,听风吟、听虫鸣、听鸟唱,当然还有父母的关切叮咛,这些都已成了生活的习惯。

阳光下,母亲在晒被褥,我帮忙整理房间,竟意外发现儿时的许多物品都被完好地保存着。其中最让我触动的,就是那本已经卷角发黄的《小飞人三部曲》。

这本绘本虽已泛黄,却依然完整如初。它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是启蒙老师带我去县城比赛时赠予的奖品。那时这样的书很少见,我视若珍宝,反复翻阅、品读。它让我幻想能像气球一样轻盈飞翔,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

回首童年,虽不懂什么是想象和联想,更不知道什么是情境和意境,但那些纯真的感动和触动的瞬间,却成为我终身难忘的记忆。那些最初的感动和触动,是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师范学习:风中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待春来

读书于我而言,本就是一种享受。上了师范后,我开始更加自由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

订阅的《少年文艺》早已不能满足我,父亲书桌上那些破旧却充满故事的小说和笔记本成为我新的探索天地。那里仿佛是我的无限宇宙,令我静止的时光都变得无比充实。

林清玄、余秋雨、周国平等作家的书籍都曾深深触动我。它们虽不能直接帮助我提升学历或谋生技能,但却让我的内心世界变得异常丰富。我开始相信,一个有生命的人不可能没有思考,一个有思考的人会得到更广阔的生命。

我开始了写读书日记的生涯,记录下那些让我心动、让我思考的瞬间。

翻开泛黄的日记,那些遗忘许久的记忆和习惯已悄然成为生命的底色。

现今阅读:归心依旧守五亩园 读书本意在民生

工作后,我依然保持着泛读的习惯。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东方生活美学》,仿佛触及到一个熟悉却又久违的领域——“审美”。

遍读《浮生六记》,欣赏沈复和芸娘的审美生活;轻吟《饮水集》,理解纳兰性德在包办婚姻下的情感觉醒;研读《苏轼诗选》,懂得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这些书籍都让我对阅读产生了新的认识。

然而面对90%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教学工作让我一时不知所措。金庸投身古文学习的故事让我意识到,应重新找回初心、勇往直前。

我开始从书中寻找答案。从《李吉林文集》到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再到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我的阅读开始变得更为理性和“功利”。这种“功利”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寻找引导孩子精神成长的门径。

从“美”的视角出发,我开始引导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我开始尝试从自身的“光和热”开始,引导孩子提升审美力。

冬日下雪时,我与孩子一起赏雪、背诗。我问他们最想做什么?孩子们告诉我他们想邀请几个小伙伴围炉夜话、听雪簌簌落下。这就是“美”的力量——简单却令人心动。

书单分享:启迪心灵的十本好书

1. 《人生四书》——王鼎钧

2. 《东方生活美学》——刘悦笛

3. 《浮生六记》——沈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