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如约而至,恰似一位欢快的少女,舞动着花枝向我们走来。
每年的初春,心中总会因那新绿而倍感欢愉。漫步在小区的小径上,观赏着流水潺潺、柳绿花红的美景,总会情不自禁地涌出几句与春相关的诗词。提及春的散文,不得不提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在我读书的年代,这篇课文早已深入人心,背诵全文的经历也让我在需要应景之时不再词穷。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多篇被选入语文课本。如《匆匆》的哀而不伤,《荷塘月色》的静谧美丽,《背影》的深情厚意,这些作品都已家喻户晓。
尽管他的许多作品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但在创作《春》这篇散文时,朱自清先生正处在人生中最平静、最幸福的时光。从欧洲留学归来,出任清华大学文学系的也迎来了家庭的喜悦。这篇文章的风格明媚清新,富有美感和韵味,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
让我们回到那个中学时代,再次品味朱自清先生带给我们的美好。
盼望中,春天悄然来临,脚步渐近。万物复苏的春天,象征着希望与开始。在人们的期盼中,朱自清笔下的春日缓缓展开。他精心选取了春天特有的元素,宣告着春天的到来。那反复使用的“盼望着”,表达了人们急切期盼春的到来,同时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喜悦。
朱自清先生热爱欣赏绘画,对美的洞察力独到。他的散文中常能发现别人忽视的细腻之美。他以照相机般的镜头记录景色,运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切换场景,以并列的方式展现春天的美丽。
嫩绿的小草从土里“偷偷地钻出”,一个“钻”字便让我们仿佛看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人们在草地上或坐或躺,尽情享受春天的乐趣。孩子们在春天里寻找新鲜与趣味,大人们则感受到亲切与轻松。
春天给人最舒适感觉的莫过于和煦的春风与润物无声的春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和尚的诗句用来形容春雨和春风再合适不过。春风如母亲的手般轻柔,带着;春雨则如牛毛、花针、细丝般默默滋润着大地。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小花、树叶都愈发闪亮,一片清新和谐的场景令人神往。
在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渲染下,人们尽情地迎接春天。“天上的风筝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老老小小都出来感受春天的美好。“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人们以充满活力的姿态去“各作各的一份事去”。
文章的结尾用三个比喻——春天像小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发展过程。无论哪个阶段的春天都充满生机、活力与希望。这画龙点睛之笔结束了全文。
整篇文章围绕“春”展开画面感极强同时情感始终是喜悦的从总写春天的轮廓到分别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个角度的精美画面调动了多种感官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使诗情和景物完美融合感染力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