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二钗中,林黛玉以其超凡脱俗的才情与气质冠绝群芳,其居所潇湘馆被誉为“有凤来仪”,象征着其如凤凰般高贵的风姿。
林妹妹不仅是宝玉的知己红颜,也是大观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正如脂砚斋评价《红楼梦》所述,亦有不足,黛玉一生性格直率,言语间不乏尖锐之处,这也为她日后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在第三回中,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送宫花至黛玉处,黛玉的言辞中透露出一种不屑与傲慢,冷言相对:“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这虽是小女孩的口不择言,却也折她性格中的一丝尖锐。
第四十二回,刘姥姥游大观园时,虽然只是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贾母却特加款待。然而在刘姥姥离去后,黛玉却讥讽她为“母蝗虫”。此言一出,虽是后宅女眷间的玩笑话,却也无意中触动了某些人的敏感。
在曹雪芹的笔下,这种看似轻松的玩笑实则寓意深远。黛玉的这句玩笑话,犹如埋下的一颗惊雷,为她的悲剧结局埋下了伏笔。宝鉴镜的正面照是,背面却是骷髅,黛玉的嘲笑之言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对她的未来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贾母的眼中,刘姥姥是怜贫惜老的“老亲家”,而黛玉的言辞却在无意中触动了王夫人等人的敏感。王夫人身为国公府的人,其颜面与权威自然不容挑衅。黛玉的直言不讳,虽是一时痛快,却也为她日后的命运埋下了隐患。
贾府中的家风与者的态度息息相关。贾母身为最高者,其言行对府中众人影响甚深。尽管贾母表面上怜老惜贫,但实际上府中的人心叵测,例如王熙凤和鸳鸯等人捉弄刘姥姥的行为就是最好的例证。
刘姥姥游大观园的场景实则是她的大型出丑秀。从某种程度上说,贾母及其派系的人在背后操纵这一切,让刘姥姥出尽洋相的同时也打了王夫人的脸。而黛玉的直言不讳更是直接触动了这个敏感话题。
林黛玉的品性如竹般高洁,但“目下无尘”的性格也让她难免会显得孤高自傲。她看不起粗鄙之事物,言语间常带刺。这种性格虽然一度让她在贾府中独树一帜,但也让她无意中得了之人。
当王夫人撵晴雯出大观园时,曾将晴雯与黛玉作比。这无疑加剧了王夫人对黛玉的恨意。晴雯的命运最终成为黛玉命运的一个预演。而这一切,都与黛玉平日里的口不择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会如何说话、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时候,一句话说得得体、委婉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误会。过于直率的言辞虽然一时痛快,但后果却可能难以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