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的诗句 关于赞美骏马的诗句

2025-01-2513:44:09综合资讯0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咏马诗作,蕴深厚的情感与壮志。

在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游览至洛阳,观赏到友人房兵曹的珍爱——一匹来自西域的胡马。这匹马气势非凡,棱角分明,引起了杜甫的极大赞叹与欣喜。于是,他以马自喻,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咏马诗。

韩愈曾论述千里马的名篇,提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段论述为人们所传颂,强调了遇见知音的重要性。正如那匹大宛胡马,虽遇人之手,却未得真正施展其千里之能,实为可惜。

自古以来,英勇的战士与宝马总是相得益彰。这匹胡马,在遇到房兵曹后,可谓是英雄遇上了良驹。想象房兵曹骑着它,驰骋于战场之上,所向披靡,不人心潮澎湃。

杜甫心中同样渴望建功立业,希望遇见赏识自己的“伯乐”。他在赞美这匹宝马的也表达了自身的抱负与志向。自己学识渊博、志向远大,期待能得到明主的赏识,以展平生所学。

这匹来自西域的大宛胡马,刚劲有力,气势凌厉。其“锋棱”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刚直方正,无出其右。而诗中“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的描绘,更是将马的神骏与速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句“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富有深意。一方面,生动地展现了马儿的驰骋之态与的勇气;也隐喻了杜甫为报效祖国而不惧生死的决心。此句亦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牺牲精神及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萧涤非在《杜甫诗选注》中对这句诗中的“真”字赞不绝口,认为其言外之意是有人不如马之意。当诗人看到这匹名马时,“托死生”的想法油然而生,这何尝不是对名马的知音相惜之情呢?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一句更是将骏马的奔腾之势与诗人的壮志豪情完美结合。如此一匹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骏马,仿佛可以纵横天下、驰骋疆场。

张綖在《杜诗通》中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诗四十字中包含了马的品种、相貌、才能与品德,形容得痛快淋漓。而“凡笔望一字不可得”的评价,更是对这首诗的最高褒奖。

许多人一生都渴望成为这样被赏识的千里马。纵览全诗,语言精准、形象生动。名马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诗人的羡慕、志向、情感与赞美无不令人感受到一颗雄心壮志在唐代天空中的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