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皆有机缘,即便两道平行的脚印,也可奇妙地交汇在一起。
大约三百年前,德国学者莱布尼茨可谓是当时博学之士,他对的关注与热情经久不衰。
由此,一桩引人深思的公案浮出水面:莱布尼茨所创造的二进制算法,是否受到了太极八卦的启示?
虽然这种说法有些牵强,但莱布尼茨确实曾在“伏羲先天卦序图”中找到了与二进制的相通之处。
他表示:“这张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可能与几千年的历史相隔。它与我的二进制算术如此契合,实在令人惊讶。”
如果把易卦的阴爻看作0,阳爻看作1,一卦之象,就成为一个二进制的六级表示式。
卦序图不仅包朴素辩,若以二进制解读,便呈现出完全形式化的数学含义。这似乎表明,人几千年前便以自己的方式,从宇宙中领悟到了数的真谛。
我们常认为,人擅长感性思维。面对世界,人拥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大道至简”的数学模式。
“数”不仅是理性的体现,更蕴含了丰富的生命特性。在古人眼中,数字不仅是计数工具,更是表达哲学观念的符号。
如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种对数字的独特理解,体现了哲人对宇宙万物的认识。
的数字既神秘又熟悉。它们在哲学家的眼中,是宇宙生成的推手。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都是通过天数与地数的相合而来。
在哲学家解释自然的过程中,数字建立了一种隐喻或象征的关系。这从《说文解字》中便可窥见,这本书对基本数字的解释都带有浓郁的宇宙论色彩。
每一事物都有其背后的数。朱熹认为,一切事物都存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关系。他以一棵树木为例,先分出枝干,再分为花和叶,直到果子里面又包无穷的关系。
在《周易》中,“数”与时间、空间、自然及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它互相结合、联系和变通,太一可以生出阴阳两仪、春夏秋冬四时,还可以产生八卦之象。
数字令无数人着迷。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数”,而哲学虽与之有相通之处,却也有很大不同。
人认为,“数”只是天地之道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工具。如杨万里所言:“天地之道不在数也,依于数而已。”而且,“数”非永恒不变,而是在生成与变化中。
人用“数”来表示生命的生成过程。邵雍的数字诗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用十个数字描绘了一幅错落有致的风景画。
数字在艺术中有着独特的表现力。立象尽意,正是艺术的精神所在。在人的哲学观念里,宇宙是一个生机盎然、有条理、有情感的宇宙。
虽然狄德罗对的发现表示了敬意和恭维,但的“数”与西方的科学数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的“数”是生成的、变化的、象征的、流动的、意义性的和价值性的。
哲人的思想指向未来。他们的艺术理念、音乐律制等都能体现出“数”的影子。在不断的拓展和弘扬中,“数”的生生不已的精神成为了我们自觉的文化选择。
那么今天,我们该如何运用这些古老的智慧?又该如何从中重新建构我们的价值取向、美学原则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