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明的脉络中,基因的概念得以诞生;而在东方,特别是,我们则将之应用于文化领域,称之为“文化基因”。
正如基因能够遗传生物特性,文化基因亦能够在文化中流传、继承,甚至跨越数代,一脉相承。
以下便以历史上几组文化名人的关系为例,来佐证“文化基因”的存在。
一、王氏家族的文化传承
王通,被誉为《三字经》中提及的“文中子”,是隋朝的大儒、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与老子、庄子等并列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立的“止学”思想对初唐文化的开创有着重要影响。
而他的孙子王勃,凭借《滕王阁序》成为了千古流传的初唐四杰之首。
二、杜氏一门的文脉相承
杜审言,初唐著名诗人,五言律诗的奠基者之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而他的孙子杜甫,则是盛唐伟大的现实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更值得一提的是,杜牧作为晚唐的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们的共同祖先则是魏晋时期的军事家和学者杜预。
三、苏氏家族的诗书传家
苏味道作为初唐的著名诗人,与后来的大文豪苏轼有着不解之缘。他虽因处事圆滑得“苏模棱”之名,但也因此成就了“模棱两可”的成语。
苏味道后来流放至四川眉山,他的后代中就出现了第十一代的大才子苏轼。
四、韦氏兄弟的诗酒风骨
韦应物,中唐的著名诗人,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名扬于世。
而韦庄则是唐末的诗人,其《秦妇吟》在《全唐诗》中享有长诗之称。他也是花间派的开创者之一,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与韦应物有着四世的血缘关系。
五、晏氏父子的词韵流芳
晏殊与晏几道并称“二晏”,是北宋词坛上的佳话。
晏殊以其经典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了太平宰相、婉约派的鼻祖。而他的儿子晏几道则在词风上有着不同的特色,虽仕途坎坷却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