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坡系数怎么算 1-0.5放坡示意图

2025-01-2515:50:46生活经验0

在进行土方放坡设计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场地情况向外放坡至原始自然地形。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珍贵,我们不得不根据用地红线进行内缩放坡。

在土方计算软件如飞时达的CAD二次开发系统中,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即“计算起始放坡线”。这个功能特别适用于在方格网法计算土方时,根据用地红线进行内放坡的操作。不仅如此,GPCADZ、GPCADX、FastTFT等软件也均具备此项功能。

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一功能的操作流程及参数含义。

“计算起始放坡线”的功能及其意义在于:确定场地放坡的内边界线,确保土方计算后的放坡范围不会超出用地范围线。

当已知坡脚线(即用地范围线)时,我们可以根据所需的放坡坡度,推算出场地内的起始放坡线,也称为有效用地范围线。

(图中红线代表用地范围线,黄线则是通过计算得到的有效用地范围线。)

“计算起始放坡线”的操作流程及说明:

操作以点为单位进行,流程如下(以示例形式展示):

1. 选择坡脚点的位置。

2. 输入目标点的设计标高,例如410。

3. 系统会提示:“该坡脚点的自然标高为398.09,目标点设计标高为410.00,当前为填方放坡。”表示当前操作是填方放坡。

4. 若填方高差较大,需在坡脚处设置填方挡墙高度(此处为<0.00>)。

5. 输入放坡坡比(H/L),例如0.5表示土方填挖的边坡系数。注意,经过验证,第5步中的参数实际为边坡系数m而非坡比k。

6. 指定放坡方向。

操作说明:

目标点即为从坡脚(顶)点沿放坡方向按固定坡比推算出的放坡点。经过多次验证,我们得知第5步中输入的参数实际上是边坡系数m,而非初始理解的坡比k。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按照上述步骤操作后,可以得到一系列结果。其中,410.00为坡脚(顶)对应放坡点的设计高程,397.67为放坡点的自然标高,12.33为放坡点需要进行的填(挖)高差操作。而白色十字的中心则代表了目标点的具置。

重复上述步骤对其他需要操作的坡脚(顶)进行操作,连接相应的点,即可绘制出有效用地范围线。这一过程对于土程的精确计算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