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丛生,白露凝霜。那心仪的人儿,恰在水一方。
追寻逆流,道路漫长且阻。顺流而下,她似在水飘渺难寻。
芦苇茂密,白露微曦。那心仪的人儿,居于水之岸。
逆流探求,路途崎岖且高。顺流寻觅,她如在水中坻。
芦花摇曳,白露未干。心念之人,在水之畔。
逆流追寻,路途曲折难行。顺流跟寻,她仿佛在水中沚。
明代的担当禅师《山水册》中的画作选集
白露是秋季的标志,它宣告着寒意的初现和露水的凝结。人们开始为收获的果实准备储藏,也意味着是时候增添衣物以抵御干燥的秋风了。白露三候:鸿雁南飞、玄鸟归巢、群鸟藏食。北方的鸿雁开始迁徙,南方的燕子回归家园,各种鸟儿为寒冬的到来储备食物。这些迹象都在告诉我们:该回家了。秋天在诗人的笔下总是充满了多愁善感与深深的思念。
蒹葭,也被称为芦苇,是最早出现在古诗词中的植物之一,也是山水画中常见的元素。它只有黄、白、绿三种颜色,象征着朴实无华。芦苇柔软而坚韧,被视为不轻言放弃的象征。它生长在水中,对于漂泊在外的旅人来说,最容易引发思乡之情。每到秋天,芦苇大片的开花,浩浩荡荡的景象令人心生诗意。
<诗经》中的《蒹葭》篇章以蒹葭和白露为载体,反复吟唱着对秋天的思念之情。几千年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话不仅传达了秋天的思绪,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琼瑶根据这首诗的秦风·蒹葭改编了在水一方的歌词,邓丽君以其美妙的歌声传唱于大江南北。芦苇丛生的景象成为了对梦想与远方的歌颂。
只要我们怀揣梦想,即便道路再艰难险阻又何妨?
北宋画家董源的《潇湘图》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层叠的芦苇丛生在河边,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我心中所爱的人啊,就在水的一方。我逆流而上去寻找她,道路艰险又漫长。我顺流而下寻找她的踪迹,她仿佛永远在水的。
繁茂的芦苇丛中,清晨的露水闪烁着光芒。我心爱的人儿啊,居住在水之岸。我逆流追寻她,道路崎岖难行。我顺流寻觅她的身影,她似乎永远在烟雾缭绕的洲渚之中。
丛丛的芦苇闪耀着光芒,清晨的露水飘散在空中。我心中的她啊,如梦如幻难觅踪影。我逆流追寻她却又找不到道路直通她所在的地方有多陡峭我也能到达坚持再坚持下去一定能找到她顺流而下她的影子却始终在湖心岛。
蒹葭(许渊冲译)
绿茵茵芦苇舞翩翩晨露带霜相随焉。
吾欲寻她千百度咫尺天涯已渐远。
逆流而上寻踪迹道路漫长寻不见。
顺流而下她所在似乎飘渺水中现。
白露纷飞映青草梦中人儿难寻找。
她居彼岸何所处山高水远寻踪去。
无论道路如何曲折寻觅脚步不停歇。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终得共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