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璞的乡野之间,我察觉到了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与大家分享。在老家农舍中,即便手机本身完好无损,其充电接口却出现了问题。具体而言,充电接口的周围掉漆严重,结构已损毁得难以辨认出其原本的模样——Mirco-U接口。这导致充电头插入时会出现松动,无法正常充电。
现今的智能手机世界中,数据接口的种类繁多。众所周知,Mirco-U和Type-C是安卓阵营中常见的两种接口;而苹果的产品则多采用Lighting接口。虽然苹果的笔记本上使用的是雷电3接口,其在物理尺寸上与Type-C接口有所相似,但它们之间的特性和用途各有千秋。
通过对Micro-U接口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看到其母口设计为梯形结构,且其中的胶芯并未居中。该接口不支持正反插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它容易受损。尽管此接口已经历经多年,但依然有新机型如华为畅享 10e在使用它。这一发现令我在本欲购买给老人使用的手机时犹豫不决。
相较之下,Type-C接口的手机日益增多,许多品牌已经开始全面采用Type-C口。Type-C的母口设计为跑道型,结构对称且胶芯居中,支持正反插入。尽管如此,高端安卓手机中,Type-C接口虽然支持正反插入,但尚未实现盲插功能。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手机在接口加设了一层工程塑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因插头撞击导致的掉色问题。
随着使用时间的流逝,Type-C接口的边缘因频繁的接头撞击而出现掉漆现象。Type-C接口相较于Lightning接口具有诸多优势,如传输速度快、可扩展性强,更重要的是它能兼容Thunderbolt协议。从这一角度看,Type-C的普及似乎成为了一种趋势。
回顾苹果产品的充电接口变迁,我们可以看到从2009年多次呼吁苹果统一充电接口到2018年iPad Pro转为Type-C接口,再到2019年iPhone采用Type-C充电头一侧的转变。尽管这一改变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不难推测其在未来iPhone上的广泛应用。
许多消费者反馈指出,苹果充电线的插头触点因长期外露而容易受到污染氧化,导致接触不良。相较之下,Type-C线材的插头端触点被巧妙地隐藏在中间位置,大大减少了因污染及氧化而导致的接触不良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手机接口的设计中有一个独特的细节:其镶嵌了一个金属环作为导向结构。这一金属环不仅具有美观作用,还通过PVD表面处理增强了其耐用性。在插入端加工的导向槽更是实现了盲插功能。即使经过长时间使用,iPhone充电接口周围因撞击掉色的问题相对较小。
对于Type-C接口而言,虽然理论上可以实现类似苹果那样的嵌入金属件导向设计以实现盲插功能,但目前市场上鲜见安卓品牌采用此设计。这或许与成本考量有关。回顾2018款iPad Pro及苹果笔记本上的Type-C和雷电接口设计,我们不禁好奇:若苹果手机未来转为Type-C接口,是否会同样采用这一可以实现盲插的镶件设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