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约2800字,阅读时间约需11分钟,深度学习,受益终生。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位传世伟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卓越的贡献被世人尊称为孔圣人。他便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这副传世的对联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地位与贡献。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仅被后尊为至圣、至圣先师等,还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开创私人讲学的先河,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被后人整理编成《论语》,这本书凝结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对我们整个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如一句简洁而深刻的表述:“天不生仲尼,如长夜!”
每年的9月28日,是纪念孔子诞辰2571年的日子。这一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会一堂,举行公祭孔子大典,以纪念这位对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
那么,孔子为何能得到万世景仰呢?今天,我们就来分享孔子说过的三句话,以见其丰功伟绩及对我们经久不息的影响。
一、“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用太极这一基本理念将所学贯通起来。太极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名词,它不仅是文化的精髓,也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太极生发出去的两仪、四象、八卦……都叫华,万变不离其宗,太极是一切一切的根本。这句话从孔子说出,将太极的内涵赋予了更深的意义。
二、藏道于民
孔子一生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藏道于民。他把道从有位置的大人藏到一般的人,使教育得以普及。正因为有了孔子,老百姓才变得聪明起来。
三、《易经》的智慧
在马王堆帛书《要》中,孔子提到对《易经》的理解。他非常注重易理中的德义,告诉我们先把易理初步弄清楚,再去占卜才会比较安全。孔子还指出,天人要合一,只有靠道德才能做到。
孔子因时而动,承继往圣先贤的智慧,把《易经》精神及时地扭转过来,直截了当地人们为人的道德规范。他深知《易经》是由天垂象所启发,因此特别强调修德以应天的重要性。
《易经》是群经之始、大道之源。孔子对《易经》的解读和应用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放眼当今人类社会,我们需要孔子的仁的理念、天下大同的思想来展现天人合一的愿景让人类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于地球这个蔚蓝色的家园之上!
本文内容为曾教授著述汇编整理而成。
购买《论语的生活智慧(修订版)》仅需¥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