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介休火车站走出,阳光灿烂,绿意扑面。与众多山西小县城的旧式火车站不同,介休市火车站的气派堪比地级市。拾阶而下,穿越一片生机勃勃的广场,一块刻有“三贤故里”的巨石映入眼帘。近听巨石旁的旋律悠扬,细看方知是一群居民在广场上跳着双人交谊舞。初识介休,便觉此城既有历史沉淀,又不失活力四溢。
介休市为晋中一隅,由太原南下火车,过了平遥即是介休。介休虽不似平遥古城声名远扬,其文化底蕴与古迹数量却亦不容小觑,级文物保护单位便有11处之众。我在此短暂一游,幸得机会一睹四处文物建筑之风采。
介休风景以绵山最为知名,作为介子推辞世之地,亦是清明节发源地。但绵山景致甚广,要一览无余需花费两天时间。由于时间所限,我的足迹主要集中在介休县城内。
探访城隍庙
乘车来到后,我原计划先到后土庙,再转至城隍庙、祆神楼和介休博物馆。但在途中风驰电掣间,我误打误撞先来到了城隍庙。
穿过东大街,眼前街道洁净,绿树成荫,令人心旷神怡。偶遇一处照壁,对面似有古建筑之影。走近一看,误以为已至城隍庙,遂停车锁车。
此处照壁与建筑古色古香,门前石狮与门神武将塑像威严庄重。我原以为这定是重要的文物,然而抬头一看牌匾方知是街道办事处。然而我仍能感受到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山西的文物古迹
继续前行,终于来到城隍庙广场。有城隍庙石碑为证,确认无误。庙前乐声悠扬,似有艺术协会在此活动。
城隍庙规模宏大,据查为明清时期所建。尽管我对小地方免费文保单位是否开放心存疑虑,但走入处后发现其正常开放。
进入院中,保安与当地人闲话家常。此时游人不多,可以静心观赏。此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影壁、山门、仪门、戏台、献殿、正殿、后寝殿。
从进入后可见三个院子套在一起,主要建筑位于中间院内。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当属戏台。这座戏台建筑精美,琉璃脊刹、吻兽和琉璃瓦方心等装饰华丽夺目。
穿梭于院落之间,两侧展示着旧时木制、石制工具。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有些东西已然陌生。献殿内的几块碑文记录了城隍庙的修缮年代。
我特别拍了几张献亭上琉璃鸱吻的照片留作纪念,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在正殿与献殿的连接处静立,感受古建筑的幽静与避光。
祆神楼与后土庙
离开城隍庙后我步行一公里多来到祆神楼。相较于城隍庙的庄重肃穆,祆神楼更显突出与醒目。
祆神楼临街而建且观赏性极高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许多外地游客在祆神楼前地拍照而本地人则对此司空见惯地经过。但祆神楼内外其木结构之独特以及它的历史文化背景依然能吸引众多目光。
尽管它经历重建仍未能阻止人们的关注其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