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对“行路千里,品读万卷”以及“破卷读书,笔下生神”这些言辞产生了深深的思考。虽然行走千里路途、品读万卷书籍听起来是宏大的目标,但真的是我们所必须追求的吗?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样的说法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意义呢?
书籍的虚荣心在很长时间内都被持续着。
记得四十六年前,从北大荒回到北京执教,我的第一笔工资用来购买了一个书架。当时的我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期待着用书来填满这个书架。十年后,我搬进楼房,开始购买更多的书柜。那时候,想要买到心仪的家具常常需要靠工业券来换取。某次偶然的机会,我以稍高的价格买到了四个书柜,因为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书的渴望。
随着书柜的增多,我的内心却开始反思。读书破万卷的诱惑始终存在,但真正读过的又有多少呢?我购买的书籍中,不少至今仍未翻阅。这种隐藏在心底的虚荣心,让我不禁想问自己:这样购书藏书的习惯真的是必要的吗?
如今搬家已数次,四个书柜也早已被淘汰换成了十个。但所藏之书却与日俱增,仿佛成了我内心的安慰。我仿佛成了一个老财主,收藏着粮宝般的书籍。然而内心深处却不禁嘲笑自己,如同戏剧中的丽人一样,许多书其实只是充当了摆设而已。
我深知很多人与我一样,买书与藏书的过程常常伴随着扔书。这面三棱镜折的正是我们对于书的认知的影子。如今我更加明白,读书万卷并非只是好听的词汇、美梦的口号。我虽自认为是个读书人,但真正读过万卷书吗?答案是没有。那么为何还要被这样的虚荣所吸引呢?
书籍是买来供自己阅读的,而非展示给他人看的。真正的读书人(而非藏书家),应当是在阅读中不断精简、筛选、提炼。那些能够引起我们深思、反复品读的书籍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再多的书籍中,能让我们再次翻阅的并不多。这让我领悟到,家中那十个书柜里的书籍并非都是必需的。
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我并非在丢弃多年的老友或发小儿,而是在摒弃那些虚张声势的无用之物。我摒弃了那些追求虚荣和名利的欲望,回归到真正的读书之路上。这些年我扔掉的书可能比现存的书还要多。
我不再相信那些空洞的口号和虚荣的诱惑。与其追求那虚妄的读万卷书之梦,不如认真挑选几本真正值得一读的书籍来深入阅读。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人这一辈子,真正影响你并对你有帮助的书籍并不多。真正的朋友也仅是几个而已。
请停止盲目追求那些表面的口号和虚荣的读书行为吧!认真挑选那些值得你读的书籍,深入阅读并从中汲取真正的知识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