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苹果静默中为iPhone 14推出了新配色。引人注意的是,版iPhone 14问世后不久,魅族亦预告其即将推出的魅族20系列也将拥有“悦动黄”配色。
各大手机品牌在推出新品或换季时,往往都会推出各种新颖的配色,以吸引消费者眼球。例如,2022年3月1日,vivo推出了其S16系列的新配色“春日悠蓝”。
手机配色背后的商业策略
为何手机厂商如此热衷于推出新配色呢?这背后反映的是厂商们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求差异化。目前,由于开放供应链下手机性能差距不大,如CPU中的第二代骁龙8已经成为了旗舰机的标配,导致旗舰智能手机的性能差距相对较小。
为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手机厂商们开始在外观上下功夫。苹果自几年前开始,每年春季都会为iPhone推出新配色,如2020年至2023年的亮光紫色、苍岭绿色和等。市场数据显示,这些新配色的推出往往能带动iPhone销量的提升。
国内厂商看到这一成效后,也纷纷效仿,推出各种新颖的配色以吸引消费者。如OPPO在农历新年之际推出的Reno9兔年定制红,采用丝绒玻璃工艺,带来别样的触感和视觉效果。
手机配色的演变史
其实,手机颜色多变并非智能手机的专利。在功能机时代,色彩就已经是影响手机销量的重要因素。例如,诺基亚的5110系列提供了多种颜色的可换壳。到了智能手机时代,虽然材质和工艺有所变化,但颜色依旧是厂商们追求差异化的手段。
从诺基亚的“随心换”策略到iPhone 5S的香槟金配色,再到如今的各种渐变、镜面等效果,手机颜色的变化不仅反映了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工艺与颜色的较量
虽然手机颜色的选择看似主观,但受制于材质和工艺的客观条件。功能机时代以塑料为主,着色工艺相对成熟。而到了智能手机时代,为了追求高级感,玻璃和金属成为主流。然而它们的着色工艺却相对复杂。
例如,铝合金和玻璃面板虽然质感好、散热性强,但着色却不如塑料成熟。不同材质的选择不仅影响着手机的外观,也影响着颜色的呈现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厂商们不断探索新的材质和涂层技术。如一些厂商开始使用特殊的材质和涂层来增强后壳的颜色效果和质感。而传音的后壳颜色可变技术,可能将开启智能手机后壳技术的新篇章。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未来智能手机后壳颜色的变化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成为了智能手机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寻求差异化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