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至味是清欢的解释 人间至味是清欢全诗翻译

2025-01-2607:52:09生活经验0

有这么一句话非常火热,那就是“生活的诗意不仅在于远方的田野,也藏于眼前的细微之处”。我对此深表赞同,并且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始终贯彻着这一理念。不论生活有多么繁琐,我都会保持对世界的诗意感知,这样,生活自然会充满更多。我明白,远方的魅力不止于诗和田野,同样存在着各种挑战和困难。我更倾向于珍惜当下的生活诗意,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一面,而非盲目追求远方的风景。

浣溪沙

北宋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与友人刘倩叔游于南山之行

细雨如丝轻风伴寒意初晓,淡烟疏柳媚情于晴滩之前。 洛水入淮,渐行渐远,宛如画卷。

乳白泡沫浮于午间的茶盏,蓼茸蒿笋摆上了春盘。 人间至味,乃是清欢。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那年的四月份,苏轼因皇帝赦免得以离开黄州,开始了新的职务——汝州团练使。这首词正是他在泗州停留时,与友人刘倩叔同游南山所作。刘倩叔时任泗州知州。

整首词以诗意的笔调记录了一次春游的经过。虽然时间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日,但词中流露出诗人对早春的喜悦,以及他的人生哲学和生活美学。它呈现了早春那微微拂面的春风气息,让人们不再纠结于农历的细节。

细雨、斜风、淡烟、疏柳,这些自然元素在苏轼的笔下都显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他用的字眼如“如丝”、“疏淡”、“媚情”,都恰到好处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这不仅是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感知,也是他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洛水入淮渐行渐远”,清洛河最终汇入淮水,这句词中的“渐行渐远”仿佛是生活的隐喻。生活中的点滴经历如河水般慢慢流淌,最终汇成生活的江海。而“雪沫乳花”、“蓼茸蒿笋”,这些描述了他们在郊外野餐的情景,展现了苏轼作为生活美学家的风采。

品着茶,吃着春盘,苏轼在这样一个清新、舒畅的环境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人间至味是清欢”,这句词不仅是对当下生活的赞美,也是对生活哲学的阐述。看着周围淡雅清新的景致,苏轼或许想到了自己刚刚结束的贬谪生涯,现在的自由身让他感到无拘无束。他的心情与写《定》时的状态相比,也是同样地豁达与轻松。

生活中的清欢不仅仅在于大宴歌舞、笙歌宴饮,更多的是这种清淡娴雅、心中无事、内心充实的欢愉。这是苏轼通过这首词传达给我们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2023年新茶推荐艺福堂西湖龙井茶叶明前300g狮峰绿茶 ¥待定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