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说文解字》中的汉字。本课将介绍两个汉字,它们都属于“卜”部,同时也是该部的最后两个字:“[召卜]”和“[兆卜]”。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已不常用。
让我们来探讨“[召卜]”。依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召卜]”意为卜问。读作shào。“召”在此作为声旁,形成形声字。虽然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时常出现于典籍之中。虽然未见其应用实例,但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中窥见其踪迹。
“[召卜]”的小篆写法如下(附图)。
接下来是“[兆卜]”(常简化为“兆”)。此字的读音为zhào。《说文解字》对其的解释是:“灼龟坼也,从卜;兆,象形。”意指通过烧灼龟甲来占卜。兆是一个象形字,本义是烧灼龟甲后所呈现的裂纹。
尽管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兆卜]”作为字头进行了解释,并认为它是兆的源头,但从汉字演变的实际情况来看,“兆”字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且战国时期“[兆卜]”字的使用极为罕见。这表明,“兆”字的出现时间早于“[兆卜]”。要深入了解“[兆卜]”,还需从“兆”字的起源说起。
“兆”的字形演变过程如图所示(附图)。在古代,人们将“兆”视为象形字,其字形被解释为二人背水而逃或洪水泛滥的情景。
进一步探究“兆”的字源,可以发现其与洪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洪水被视为巨大的灾难。当洪水来临之前,往往会出现各种预兆。“兆”字逐渐引申为预兆、兆头的含义。
虽然许慎对“[兆卜]”的解释有一定影响,但我们的解说将主要沿用其基本含义,即烧灼龟甲的裂纹。“兆”在现代汉语中还有多种用法。
(1)“兆”作为预兆,事物发生前的征候或迹象。如吉兆、不祥之兆等。在古代文献中,水火被视为阴阳的征兆。
(2)“兆”还可表示显现、预示的意思。比如,“瑞雪兆丰年”就是预示着丰收的吉祥之兆。
(3)“兆”还有开始、萌生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兆”常被用来表示某种计划的开始或萌生。
(4)“兆”在古代还可指区域,尤其是坟地。在《左传》等文献中,“兆”常被用来指代墓地或葬域。
(5)在现代社会,“兆”常常被用作数词,表示百万的单位。与网络相关的内容中,“手机上网流量的计算单位主要是GB、MB、KB。其中1MB(兆)等于1MB(兆字节)。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则为: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6)古时,“兆”还可通“逃”,意为逃避。《广雅》等文献中有相关记载。
(7)“兆”也可通“佻”,意为。《左传》等文献中也有相关解释。
除了上述用法外,“兆”还是一种姓氏。《万姓统谱》等书籍中有关于兆姓的记载。
[兆卜]的小篆写法及演变过程如图所示(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