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一铵、二铵与三铵的对比与选择
在化肥选择的过程中,经常面临磷酸一铵、二铵与三铵的抉择。虽然常有人误认为三铵的氮含量最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实际上,这三种化合物的养分含量各有特点。
磷酸一铵,其含氮量范围在10-11%,五氧化二磷含量42-51%,总养分含量在52-62%之间。而磷酸二铵的含氮量则在13-18%之间,五氧化二磷含量38-46%,总养分含量为51-64%。从数据上看,两者的总养分含量大致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磷酸一铵通常被视为半成品,更多地被用于生产掺混肥料、复混肥料以及复合肥料的磷肥原料。相比之下,磷酸三铵是一种相对不稳定的化合物。在常温下,它会分解并释放氨,转化为磷酸二铵,这样会造成氮养分的损失,因此并不适宜直接作为肥料使用。在生产实践中,磷酸二铵因其稳定性与适宜的养分含量,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化肥中氯离子的规范标注
根据《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标准的明确规定,氯离子的含量有不同的标注方式。若氯离子质量分数低于或等于15.0%,会标注为“含氯(低氯)”;当氯离子质量分数低于或等于30.0%时,会标明“含氯(中氯)”;而当氯离子质量分数超过30.0%时,则会标明“含氯(高氯)”。这样的规定有助于消费者更清晰地了解产品的成分。
双氯肥料的解析
在复合肥中,如果使用了氯化钾和氯化铵作为原料,那么这样的肥料就被称为双氯肥料。双氯肥料中的氯离子含量相对较高。市场上常见的15-15-15氯基复合肥就是典型的双氯肥料。
硫酸钾型复合肥中的氯离子
尽管硫酸钾型复合肥的名称中带有“钾”字,但其原料并不完全排除含有氯离子。如果直接使用硫酸钾作为原料,成品中通常不含氯离子。但考虑到我国钾矿资源的实际情况,多数硫酸钾的生产会使用氯化钾与硫酸反应物为原料。即便经过脱氯提纯,仍可能含有少量的氯离子。根据农用硫酸钾执行标准,只要氯离子含量低于2%,即可视为合格品。
购买化肥时的误区与建议
在购买化肥时,不应单纯追求养分含量的高低。化肥的总养分含量指的是氮(N)、磷(P2O5)、钾(K2O)三种元素的总和。有些企业会将其他成分如有机质、腐植酸等不计算在总养分含量内,但会单独标注以增加产品的“看起来”的养分含量。在选择化肥时,应重点关注氮、磷、钾三种元素的总含量。
尿素的含量与叶面肥的使用浓度
尿素的氮含量是购买时的关键指标之一。合格的尿素产品要求氮含量至少达到46%。如果想使用尿素作为叶面肥,浓度需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对于苗床育苗期的幼苗,叶面喷施的浓度不应超过0.2%;大田作物的适宜浓度为1%-2%;对于露地蔬菜、瓜果等作物则为0.5%-1%;温室蔬菜的适宜浓度为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