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衣的拼音 单衣和夹衣是什么

2025-01-2620:09:11百科知识0

二、入殓仪式

入殓仪式分为小敛和大敛。为逝者穿上寿衣并将其移至正堂,这个过程称为小殓;而将逝者入棺并密封,则称为大殓。

在细致的殓别过程中,尊崇的传统习俗要求我们尽早为刚离世的老人进行身体洗礼与着装。趁尸体尚未完全僵硬,轻柔地给逝者擦洗全身,并迅速为其穿上寿衣,确保逝者整洁体面地踏上归途。逝者会被安置在正屋的小,铺着稻草或草苫,头朝外、脚朝里,以示“寿终正寝”。

寿衣的准备,通常在逝者病重之时便已开始。衣料的选择颇具讲究,多选用麻布或棉布,避免使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同音,被视为不吉。衣物的件数多以单数为主,双数则被避讳。通常情况下,逝者会穿着单衣、单裤、夹衣、夹裤等多层衣物,男女有别,分别外加棉袍或花裙。穿衣总件数通常不超过七件,且必须穿戴鞋帽。

逝者身下的垫褥和盖的被子皆有特定含义。的褥子和白色的被子被称为“铺金盖银”,寄托了后辈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逝者的脸部和重要部位也会进行特别的遮盖。脸蒙白布是为了避免因疾病导致的脸部变形或瘦弱被过多人目睹;口盖面片则是为了防止口鼻间有异味溢出,尤其在炎热的夏天;而脚部缠麻绳则是出于对民间传说中的“诈尸”现象的避忌,俗称“猫惊尸”。

棺材的选材与制作同样讲究。多选用柏木、香椿木、桐木、柳木、松木等木材制成,其厚薄因家庭条件而异。富贵之家会选用优质木材并制作得厚实些,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则会选择较差的木材并制作得薄些。棺材的里外都要油漆,缝隙则用松香或沥青封填,以防止气味渗出。棺内除了铺垫青灰外,还会摆放柏枝、木炭、五谷杂粮、五色丝线、神曲、钱币以及七把香等物品。有些家庭还会将逝者生前钟爱的物品选一两件作为随葬品。

当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殓棺仪式即将开始。这是孝子们与逝者最后的道别。按照旧习,殓棺日期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双亲中有一人离世,殓棺日期需选单日,避免双日;若双亲均已离世,则无此忌讳。在殓棺前,孝子需请舅舅们前来查看逝者所用的棺木质量、穿戴是否得体以及棺内随葬品的摆放是否妥当。只有在得到舅舅们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殓棺。孝子们对逝者的态度和葬礼的安排也常被视为他们是否孝顺的体现。若子孙孝顺,逝者又是正常寿终正寝,舅舅们通常不会为难他们;而若子孙不孝,逝者又是非正常死亡,舅舅们则可能会借机训诫并惩罚这些不孝子孙。在殡葬日当天,舅舅们有时会故意不进家门,远远地停在村外,责令儿子儿媳亲自去磕头迎接。对此街坊邻居们大都认为这是对忤逆子孙的应有惩罚,因此多不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