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双拼输入法之旅
我未曾与他人分享过我对双拼输入法的钟爱。但就在前几日,在部门的产品会议上,我意外发现了一名年轻的产品经理也在使用双拼输入法,这让我感到异常兴奋,我忍不住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双拼输入法。
双拼输入法并非是搜狗、百度等输入法软件的一种,而是一种与五笔、拼音不同的输入方式。具体来说,它属于拼音输入法的一种变体,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熟知的全拼输入法。
全拼需完整输入汉字的拼音来得到对应的汉字,如“窗”字需输入完整的拼音音节“chuang”的六个字母。而双拼则巧妙地将所有拼音简化为仅需两个字母或字符的映射,其中一字母代表声母,另一字母代表韵母。
例如在自然码双拼方案中,“ch”声母对应“i”,“uang”韵母对应“d”,只需输入“id”即可得到与全拼“chuang”相同的结果。
除了自然码双拼方案外,还有智能ABC双拼方案以及其他如小鹤、微软、紫光等多种双拼方案。用户甚至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定制自己的双拼方案。不同方案间的差异通常仅在于个别韵母对应的按键。
现今流行的输入法软件中,大多都配备了多种双拼方案供用户选择。我最初在使用紫光输入法时开始尝试双拼方案,而如今常用的搜狗输入法也一直设置为我习惯的双拼方案。
在我接触双拼之前,我认为全拼已经足够快速。但随着使用紫光和搜狗等更智能的输入法,我发现它们比早期Windows自带的微软拼音、智能ABC等更为智能和高效。
自大约十多年前我学会了自然码双拼输入方案后,就再未重新使用过全拼。偶尔在他人电脑上使用全拼时,我发现打字速度显著下降,因为需要输入的字母数是双拼方案的约三倍。若使用首字母简拼,则会面临大量的候选结果选择。
有人或许会问,双拼再快能比五笔更快吗?据我了解,在现今输入法智能联想的加持下,双拼的速度已与五笔相差无几。但五笔的学习成本相对较高。像我们这些早在九十年代就开始接触电脑的人应该还记得当初学习五笔的艰辛,但真正掌握的人并不多。而双拼其实只是拼音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只需一周左右的时间即可熟练掌握,并显著提升打字速度。
我选择学习并切换至双拼,是因为我欣赏效率的提升。每次在电脑前输入文字时,我都深知时间的重要性。如果能提升哪怕1%的效率,最终节约的时间将是惊人的。因此我决定学习双拼,尽管开始几天速度较慢,但很快我就习惯了这种输入方式并显著提高了打字速度。
一旦尝试过双拼的人,很难再回到全拼的怀抱。就像那些习惯苹果的人很难适应安卓一样。在可控的成本下,勇于尝试和学习新事物是对自己的一种投资。如果你也认同我的观点,那么我鼓励你立即打开你的输入法设置,选择“双拼”,经过几天的练习后,你便能体验到快速打字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