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提及《封神榜》,大家定不会陌生。此神话故事以商纣王时期的史实为背景,虽将商朝的归咎于妲己,与史实有所出入,但其文学价值极高,深受世人喜爱。
《封神榜》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巨大影响,细观古代的神话典籍,便不难发现其中不少受到其启发与影响。无论其构建的宇宙观,还是在其他古籍中频频出现的角色形象,均证明其地位。
此书之人物姜子牙尤为出彩。当下之世,人们视其为贤能之士,其晚成之风范亦为后世所传颂。历代王朝皆以有如姜子牙般之臣子辅佐为荣。
姜子牙的本名非姜子牙,而是姜尚。其七十二岁时遇周文王,幸得伯乐相助,他竭尽心力辅佐周文王。周文王对姜子牙深信不疑,尊称其为太师,并亲切地称之为“太公望”。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谚语即指二人相遇之故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反映了求贤若渴的君王面对贤能之臣时的本能反应。周文王迫切需要一个贤能之臣的辅佐,而姜子牙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希望。
姜子牙实为千古第一谋士。在姜子牙的智谋之下,周武王成功击败强大的商朝,建立了周朝。此后,周朝分封诸侯,开启了数百年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虽周朝不再如往日辉煌,但姜子牙依然荣光耀人。百家争鸣、思想迭起之时,各家皆称其思想源于姜太公,故有“百家宗师”之称。
在《封神榜》中,小说之结局为封神之事,而主持封神大典者正是姜子牙。封禅大典中,众人皆得其所欲之职位,唯独姜子牙例外。然而他心满意足地笑了,表示愿过隐居生活。
然这只是姜子牙的想法而已。因其名气之大,众人认为无地可容姜子牙。故此他处处碰壁,竟无落脚之地。后姜子牙灵机一动,召集众神。在会上,他揭示自己并非无位置,而是有一个位置于众神之上,即“众神之神”的位置。
此言一出,众神动心,争相表示愿担任此职位。然姜子牙笑言此位置是为现无职位者所留。众人顿时领悟,唯有姜子牙凭借其才能可成为“众神之神”。
可以说,姜子牙在古代神话中具有奠基式之地位。若无他,古代神话故事将不完整。历史上确有姜子牙其人,虽非小说中所描述之神魔化形象,但他仍为一代人杰,君王之辅佐。
七十二岁那年,或许姜子牙真欲遇一明主,或真欲垂钓。无论如何,其初衷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姜子牙的辅佐下,武王建立了周朝。自此,历史开启了一个崭新纪元。姜子牙在历史上的地位亦不可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