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终究是社会性生物,无法总在个人的小圈子里闭塞独处。无论是为了生计奔波,还是为了出游消遣,出门远行总是难免的。而出门前和归家后的那顿饭,总是充满了仪式感。
正如古语所说,“出门饺子,进家面”,那么,为何在出门前要吃饺子呢?这其中蕴含的深意,最是触动人心。
一、出门与回家的传统
古代人们不常出远门,大多是为了探亲访友、赶考或经商等原因而出行。那时交通不发达,人们主要依靠步行。比如“赶考”的旅人,许多人需提前数月甚至数年出发。
他们在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旅途中,可能会遭遇恶劣天气、路途受阻或治安问题等种种困难,有时甚至可能一去不返。古代人们对于出门与回家的日子有着诸多讲究。
比如“三往外走,二五八需归家”,在这些特定的日子里宜出门或归家。他们认为初一是开始,初十是结束,而远行既非开始也非结束。“四”、“七”的谐音不佳,因此人们会避免在这些日子出远门。
民间还有“七不出门八不回家”的说法。尽管其中部分原因与家庭的经济条件、生活琐事有关,但核心都是为了家庭的和谐与安宁。
许多家庭深知“出门饺子进门面”的习俗。远行前吃顿饺子,回家后第一顿饭吃面,这其中蕴深厚的寓意。
二、出门饺子的寓意
从历史文物和墓葬中可以看出,饺子大约在春秋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如《礼记》中记载的类似饺子的食物制作方法。
饺子最初被称为“馄饨”或“角儿”。在古代重要的节日如冬至,人们会吃饺子。而对于家人远行,吃饺子则寓意着“得财得利”、“招财进宝”以及“钱途远大”等美好愿望。
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时要把皮捏紧,这也寓意着出门在外要谨言慎行,避免惹出祸端。饺子谐音“交子”,也有广交朋友的寓意。
三、进门吃面的象征
面条作为一种食物,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面食统称为“饼”,面条则被称为“汤饼”。
面条细长,寓意长长久久。其顺滑的口感也寓意着希望家人在外面的委屈和挫折都能一并赶走,从此使一切顺利。汉字“麦”在古代指代远道而来的人,因此用麦子面做的面条给归家的人吃也寓意着“欢迎”。
无论是古老的习俗还是讲究,其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家庭幸福、团圆美满以及亲人顺利、平平安安。这不仅是古代人的祈愿,也是现代人最朴素、最真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