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篇,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统计师考试中的统计法基础模块的第二章节关键考点。
● 统计调查制度概念解析:从狭义角度出发,统计调查制度特指统计调查阶段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单选题]
● 详尽解析统计调查制度:具体包含统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以及地方统计调查制度等不同层面。[多选题]
● 统计调查制度的核心内容(共七个要点):
①明确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②清晰界定调查的内容范畴。
③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④确定具体的调查对象。
⑤规划调查的方式。
⑥统一规定调查表格式。
⑦详细描述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流程。[多选题]
● 知识点详解:一旦统计调查制度经过审批或备案,它便成为统计调查实施的法定依据,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 统计标准概念解读(共五个方面):广义的统计标准涉及统计指标的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以及统计编码等方面的统一规范。
● 统计编码释义:指的是对统计指标进行编号,它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重要标识。[单选题]
● 统计标准的分类简述:主要包括统计标准、部门统计标准以及其他统计标准(地方统计标准暂未设立)。
● 统计调查方法介绍:根据《统计法》第十六条,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同时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 详解普查:普查是为了详细了解某一方面的情况而进行的全面调查。它通过逐个调查一定时点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现象,系统、全面地搜集整理和提供相关统计数据。
● 我国的主要普查项目及其频率:
(1)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逢零年份实施;
(2)农业普查:也是每十年进行一次,但逢六年份实施;
(3)经济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但逢三年份和八年份均会实施。[单选或多选题]
● 抽样调查阐释:抽样调查是基于概率理论,从全体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观察,从而获取样本统计调查数据,并据此推断总体情况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 全面调查的内涵:根据《统计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全面调查”,指的是通过依法批准的统计调查表,由统计调查对象进行填报,再由统计调查者进行汇总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 统计调查表四项要求:统计调查表需标明表号、制定、批准或备案文号以及有效期限等标志信息。
● 统计调查种类介绍:包括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普查员证以及普查指导员证等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