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夜雨全诗译文

2025-01-2704:03:06生活经验0

我们之间隔着无形的界线,跨越了七个小时的距离,被两种语言所分隔,还有更多无法言说的距离。你听我描述,仿佛是在解读一段深邃的谜语。

你在我梦中,我在你梦中。在各自的梦境里,我们相隔万里,仿佛置身天涯海角。我们之间的距离仿佛光年之遥,或者说是消失于无形之中。

时空交错中的情感交错

历史的痕迹,佚名《玉楼春思图》中的深沉

春思

(唐) 李白

燕地草如碧丝线,秦地桑枝已低垂。

当你想归家之日,是我心碎之时。

春风不解我的情,为何吹入罗帐内?

春日已至,春天已久矣。

对于独守空闺的思妇,春天宛如一场内心的磨难。漫长的等待中,一丝丝希望被绿色点燃,又被绿色熄灭。思念,是自己的秘密,是春天也无法洞悉的隐秘。

诗中两地之人,征夫在燕,思妇在秦,一北一南,一东一西。燕地春寒才始,秦地桑已绿,两地气候造成的距离无形中又被放大。太白的诗作,平易近情,深婉旷远,仿佛思妇心声。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此起句悬想燕地之春草初生,细如碧丝;秦地桑枝则已低垂。两句对比两地之景,呈现出的不仅是地理上的距离,更是季节的错位和思念的同步。

假如时空同步,你我同观月华,那么千里之遥仿佛此时此刻共存。但若我在月下思念,你却还身处正午阳光之中,这又如何能让我们心意相通?

梦里的人你在桐庐

明 仇英《春思图》之下的故事

啰唝曲六首其四

(唐) 刘采春

那年分别时你说去往桐庐,我便一直以为你在那里。

不见桐庐人影踪,今却得信广州书。

刘采春的诗篇明快泼辣,富有民间小调的风姿。她的诗句如痴如醉,却又句句含情。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诗句虽简单,但意味深长。行踪不定的夫婿和遥遥无期的等待在诗中交织成一幅深情的画卷。

一诗中的时空交汇与情感共鸣

传世名画崔白《双鹅图》中的和谐

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询问归期却未有确切日期,巴山的夜雨已涨满了秋池。

何时能与你共剪西窗烛花,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

此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李商隐以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笔触描绘出时空交汇的深情。

深夜巴山、绵绵秋雨中,李商隐仿佛被困在时间里。回忆与现实在诗中交织,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字里行间流转。这首诗不仅是回忆与想象的艺术结晶,更是情感共鸣的桥梁。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