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路施工中,“并线”或称“跳线”是一种较为简化的接法方式。这种接法方式通常不被重要场合,如配电箱柜内所采纳(尽管不同地区的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但北京地区确实不推荐使用)。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并线接法的概念及其潜在的不良影响。
假设存在多个开关,它们的进线都汇聚于同一点,那么我们可将其接法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常规的接线方式,即每个开关都从进线点分别取线,并连接到各自的开关进线端。以这种方式进行接线,如上图所示,A、B、C三个回路的断路器都需要从主开关处获取进线。从主开关的负载端会引出三根电线,这就是常规的接线方法。
而另一种则是并线接法,它仅从进线点取出一根线,并连接到距离该点最近的开关上。随后,旁边的开关再从这个已连接的开关处获取线路。这种做法虽然简化了接线过程,并节省了大量的电线,但并不符合安全规范的接线要求。
这种接法的混是其一大缺点。仅对火线进行并线接法就会使整个配电箱的线路看起来杂乱无章。想象一下,如果配电箱内的所有开关都采用并线接法,那么找线将会变得异常困难。而且,电线之间的交叉也是这种接法的常见问题,而电线交叉正是配电箱接线的一大忌讳。
对于单相电路而言,混乱的问题已经足够严重。若涉及到三相电路,其混乱程度将更为严重。
这种接法还存在电线负载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再次看那张并线示意图。在这张图中,黑色、棕色和三根线的电流分布代表了不同的回路。同一根电线上却承载了多个回路的电流,这违背了配电箱内电线选择的规定。长期以往,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电线过载,进而烧毁接线柱,最终可能导致多个回路同时断电。
有人可能会问,是否可以选择更粗的电线来避免这一问题?这并不是一个实际的解决方案。使用更粗的电线会增加成本投入,而且并不划算。粗电线的弯折较为费力,特别是在开关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电线直径将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正确的接线方法应该是每个开关都使用单独的线路。如果上一级开关的负载端电线过多,可以考虑使用压铜鼻子、做热缩套等方法进行整理。另一种选择是使用汇流排,这是一种较为经济的解决方案。尽管汇流排的维护成本较高,但其安装过程相对简便,并且在成本上相较于多根电线来说仍然较为划算。
选择合适的接线方法对于保障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尽管并线接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看似简便,但其在安全和成本方面的潜在问题使其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