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猫老是发出咕噜咕噜 布偶千万不能养公猫

2025-01-2705:57:35综合资讯0

王大野的猫专栏 - 第125期

配图:网络

你是否曾被那些网红猫与主人互动的视频所吸引?那些猫咪仿佛能理解人言,不仅能呼喊“妈妈”,而且随主人的意愿进行“对话”。再看看自家的小猫,除了饮食就是睡眠,仿佛总在“缺乏动力”的状态中。

那么,这些猫咪真的能听懂主人的话吗?它们的“喵喵”声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意义?为何有些猫咪如此安静,不喜交流呢?今天,我们将一同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

经过研究人员的探索,发现猫咪拥有16种不同的发音模式。

不同于人类的发音方式,人类说话依赖于舌头,而猫咪的声音则是从深处发出。它们通过不同的气流速度与的张力变换声音特性,甚至可以在发声的同时进行呼吸。

猫咪的声音可大致分为三类:

1. 当它们心情愉快或放松时,会发出咕噜声或微小的吱吱声;

2. 在感到恐惧或兴奋时,会发出嘶嘶声、吐口水声、痛苦的呻吟声、公猫的嚎以及母猫时的;

3. 而最常见的“喵喵”声则是与主人互动的主要方式。

尤其是“咕噜声”和“喵喵声”,是主人经常听到的猫咪声音。

“咕噜声”是猫咪幼时的习惯遗留,用于向母猫传达信息。长大后,这成了它们与主人亲昵、表达愉悦的方式。

而“喵喵声”则具有更多的含义。猫咪能控制这种声音,根据情境的不同,给人感觉时而乞求、时而愤怒、时而热情、时而。

一些猫咪可能会发展出一些个性化的声音,特别是与主人相处的时。这解释了为何一些网红猫会发出类似“妈妈”或其他似人言的声音。

猫咪是否喜欢“喵喵”叫,首先是由其遗传决定的。不同品种的猫咪性格各异,有些品种如暹罗猫和缅甸猫可能较为“话痨”,而有些如异国短毛猫和布偶猫则可能较为安静。

主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主人的交流方式极大地影响了猫咪的“说话”水平。

如果猫咪对主人“喵喵”叫,而主人又喜欢与它互动,并给予奖励,那么猫咪会逐渐将“喵喵叫”与获得零食联系起来,从而更愿意与主人交流。

相反,如果主人喜欢安静,那么养出的猫咪也可能更为安静。有些主人若是对猫咪的感到厌烦,可能会采取严厉的措辞甚至更极端的方式对待猫咪。这样的处理方式可能会给猫咪带来压力和焦虑,使问题更加严重。

当猫咪“喵喵”叫时,主人应先了解它的需求。是否需要食物、水,或是猫砂盆已满需清理。亦或它只是感到无聊,需要主人的陪伴。还需留意猫咪是否身体不适。

对于那些经常与猫咪说的简短话语,它们是可以理解的。如呼唤其名字、让它过来或过去等。但对于较长的复杂句子,猫咪则无法理解。

人与宠物的交流,肢体语言和传达的情绪往往比语言更加重要。如同狗狗主要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训练,这点在猫咪身上并不适用,这与其驯化程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