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盛世,乾隆皇帝以其文治武功著称,同时亦以游历之趣闻名。他对于北的熟悉并未止步,反而在江南之地寻觅着别样的风情。六次南巡,足迹遍布江南,而其中宿迁之地,更是他情有独钟的所在。五次南巡,宿迁皆为他的留驻之地。
民间流传乾隆下江南乃为游山玩水,而官方则言其体察民情。虽官方说法雅致,但游山玩水之意才是其真实写照。沿京杭大运河,乾隆来到了宿迁。宿迁,北望齐鲁,南接江淮,为两京之咽喉要地,乾隆赞其为“春色满园关不住,第一江山春好处”。
宿迁山水之美,自然让乾隆流连忘返。那么,这位皇帝在宿迁的居所又是何处呢?答案是在宿迁西北20公里处的皂河古镇,有一座被后人称为乾隆行宫的建筑。原先此处为一座,始建于清代初年,后经康熙年间,而乾隆皇帝的五次驻留,使这座逐渐成为了一座行宫。
此行宫原名为“敕建安澜龙王庙”,是清朝皇帝为祈求“龙王”平息江南水患而建的祭祀之所。占地36亩,红墙环绕,为三院九进式的北方宫式建筑群。在所有乾隆行宫中,宿迁的乾隆行宫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且为唯一留存于世的行宫。
自南向北观之,行宫可划分为六大部分。首先为古戏楼,为皇帝观戏之所。其北有宽广广场,青砖铺地。广场北侧则为山门,门侧立有清代石狮一对。
入内便是第一道院落,其中建有乾隆帝旨命建造的御碑亭。亭内刻满圣旨与诗文,字迹飘逸洒脱、端正秀气。其主要内容记述了康熙、雍正皇帝建庙的缘由及修建过程。
第二进院落为行宫建筑的核心区域。其中“龙王殿”供奉龙王神像。乾隆帝在此议事、敬神祭祖。再往后便是第三院落,位于整个行宫的后方位置,这里是乾隆帝的寝宫。皇室成员入内居住后,其他文武百官则不得入内。
据闻此处曾是乾隆帝所睡的龙床之地。
第三院落内的禹王殿上下两层高20米,是龙王庙中的最高建筑。乾隆五次南巡均夜宿于此殿之上。其两侧的东宫与西宫则为随行的妃子们所居。
自清代以来,龙王庙便是当地庙会最为热闹之处。数百年来人潮涌动、盛况空前。然而可惜的是在期间此建筑群遭到。自80年代起,开始对龙王殿、御碑亭等进行修缮工作。如今这里已成为4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之地。
这座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建筑群不仅见证了乾隆皇帝的南巡之旅还成为了后世了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