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排列 九大行星图片

2025-01-2706:42:08百科知识0

众所周知,历史上曾有一种关于太阳行星的称呼:九大行星。当时的九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远近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联合会经过一次会议决定,将冥王星从九大行星的行列中剔除,降级为矮行星,于是九大行星的称谓变为了八大行星。

那么,为何冥王星会受到如此的“待遇”呢?这其中涉及了诸多因素。冥王星的发现较其他行星晚一些,而它的诸多特性也与其他行星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它被一些人视为太阳系中的“异类”,甚至被冠以“可怕的”之名。那么,冥王星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

冥王星的发现可追溯到19世纪。虽然其他的行星早在之前就已被发现,但冥王星的发现却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直到1930年,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才在照片中发现了这颗被称作“X行星”的“移动”,也就是冥王星。这一发现了全球,并引发了人们对这颗新行星的命名热潮。最终,经过商人和学童的建议,冥王星以古典神话中的冥王普路托命名。

随着天文学家的进一步观测和研究,他们发现冥王星的特性越来越与众不同。其公转和自转方式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存在显著差异。其他行星的轨道较为接近圆形且靠近黄道面,而冥王星的轨道偏心率较高,形状更接近椭圆。其轨道高度倾斜,宛如太阳系黄道面上凸起的一块异物。更令人困惑的是,冥王星的轨道混沌性意味着即使是细微的变化也无法准确模拟其轨道变化。

冥王星的卫星系统也独树一帜。其与卫星卡戎之间的潮汐锁定现象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潮汐锁定使得冥王星始终有一面朝向卡戎,而卡戎也始终有一面朝向冥王星。这种奇特的卫星现象挑战着天文学家的认知。

除了上述特点外,冥王星的遥远距离和极低温度也令人印象深刻。它距离太阳的距离达到日地距离的40倍,表面温度极低,远低于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冥王星主要由固态氮构成,还含有甲醛和一氧化碳等物质。若人类踏足其表面,必将遭遇严寒和未知的危险。

在2005年阋神星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行星的界定。阋神星的质量比冥王星大27%,这引发了关于行星定义的重新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天文学家们对“行星”进行了重新定义,并提出了标准:行星需围绕太阳运行、质量足够大以形成近似球体的形状,以及能够清理其轨道上的其他。

根据这标准,冥王星和阋神星虽然前两条标准符合,但因轨道上存在其他而不符合第标准,因此被降级为矮行星。而其他八大行星则完全符合这标准。从此,九大行星的说法成为了历史,而八大行星则继续在太阳系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