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的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雨》

2025-01-2708:40:10生活经验0

心怀向往,寻觅一处神秘之地,瓯海之行,怎能不去探访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梅雨潭。

在一个冬日的上午,细雨斜飞,天色阴沉,微风带着薄寒,地面湿润滑腻,游人稀疏。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气,本不是出游的好时机,但我们几个挚友,却因着对梅雨潭的向往,冒雨前来。

梅雨潭的出名,源于朱自清的《绿》。那篇千字短文,让梅雨潭名扬天下。

1923年,朱自清来到温州任教,他的到来为温州文学之火添柴加薪。他与马孟容、马公愚等教员的交游甚密,尤其欣赏马孟容的国画。离别温州之际,他向马孟容索画以为纪念,而马孟容则以月色、海棠、八哥作画赠与朱自清。

除了教书、写作、交游,游山玩水也是朱自清的最爱。他在给马公愚的信中提及温州的山水令他留恋不已,其中尤以梅雨潭最为难忘。这篇《绿》的散文,便是在温州所写。

我来到梅雨潭,仿佛置身于朱自清先生的时代。梅雨潭的绿水让我感叹不已。那碧绿的潭水,仿佛是朱自清笔下的“女儿绿”,静谧而充满活力。

仙岩已经成为一处著名的景区。虽然时值冬天,但山上的草木依然郁郁葱葱,流水淙淙。我找了一个解说员“小黄”,他自称中年汉子,但他谦逊地自称“小黄”,据说他是这里的金牌解说员。

“小黄”为我讲述当地的传说和故事,让静态的山水有了鲜活的生命。他说:“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朱自清的再次游历,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

在梅雨亭,我端详梅雨潭,站在悬崖边上俯子仔细欣赏潭水。那水是雷响潭下来的,温柔文静却又充满活力。仿佛是触动了作家的情思。

来到梅雨潭,仿佛处处都有朱自清的身影。我们踩下去的脚步,仿佛与朱自清的足迹重叠。他的存在就像一名隐形导游,引领我们走进这片神秘之地。

仙岩风景区的大罗山是平原上拔地而起的一座山。这里峻崖陡壁、水源充沛。虽然面积不大,但瀑布潭众多。其中以梅雨潭最为著名。

进入景区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圣寿禅寺。这里曾是朱自清二游仙岩时驻足观赏山景的地方。他曾在寺内仔细辨认那些传说中像青狮、白象一样的景点。

我还探访了三姑潭等瀑布潭、摩崖石刻等景点他们与朱自清笔下的风景相互映衬使我仿佛能触那优美的文字和深沉的情感。

梅雨潭边的石头被众多游客踩踏得很光滑加上雨后石面一不小心就可能摔倒。但在这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朱自清当年坐在潭边凝神欣赏潭水的情景。

我们喜欢梅雨潭是因为它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朱自清的烙印我们的心情像李白游黄鹤楼一样: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