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历来都是开放的门户,也是我国唯一一个真正的自由港。在这光彩夺目的维多利亚港背后,隐藏着一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角落。这里,居住着香港社会最基层的,他们生活在被人们戏称为“笼屋”、劏房和棺材房的狭小空间里。
香港的笼屋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一开始,它们只是新移民到港后的临时住所。待新移民获得合份并具备一定购买力后,他们会离开这些笼屋。但因香港独特的土地制度(香港是少数不承认土地私有的资本地区之一)及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剩余土地的开发成本日益高昂,房价也随之水涨船高。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底层居民购房更加困难,导致笼屋的居住者逐渐固定化。
对于那些生活在笼屋中的人们来说,他们通常被安置在狭小的空间内。一个完整的房子面积虽仅有70平方公里左右,但却要摆放几十个三层的储物箱,居民则睡在这些箱子里。最多的时候,一个笼屋甚至能容纳200人,其中大多是新移民和年长者。据香港官方统计,目前生活在笼屋中的人数接近,但社会福利机构的调查显示,这个数字可能高达4000人。在拥有约400万人口的香港,这个数字虽然不算太大,但依然令人深感忧虑。
尽管数字上并不算多,但问题却出在这种极端的居住方式上。这种将人置于铁笼中、只能平躺、出入需爬行的生活方式,让人类与动物的生活界限模糊,甚至受到了联合国的谴责,认为这是对人类尊严的极端侮辱。这样的笼屋租金却高达每月2800港币。而申请公屋的人们则需要等待两到三年甚至更长时间,且不一定能成功。
在香港房东的生财之道中,我们看到了房屋被分割出租的现象。大房间被横向划分为多个小房间出租给不同的人,这就是劏房;而一个小卧室则被纵向切割成类似火车硬卧的格式,成为了棺材房。劏房虽然稍微宽敞些,但仍需容纳2至5人居住。令人心酸的是,这里的居民依然保持着家庭的概念。然而这种房屋的安全状况堪忧,尤其是消防安全。去年香港就发生了多起与劏房相关的火灾,造成不少人员伤亡。
据统计,有4万名儿童生活在这类房屋中。如果算上家长,这个数字将更大。在电影《一念无明》中,曾志伟饰演的角色就生活在这样的劏房里。他回忆道:“无论怎样豁达的人在里面都会慢慢受不了。”而棺材房的情况更为严峻,一间棺材房只能容纳一个人居住,即使有家庭也会被强制分开。
面对香港土地资源的紧张问题,有人会问为何不效仿进行填海造地。实际上,许多公众人士如刘德华都在积极倡导这一做法。环保的反对声音使得这一计划屡屡受阻。这些环保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还是说他们只是代表了那些有房子、有产者的利益?这些人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房价下跌。在环保的背后,隐藏的是一桩桩与利益相关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