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绣花功夫”改造后的广州老街永庆坊,展现了西关风情和城市记忆,摄影师卢汉欣用照片记录下了这一刻。
穿越时空,假如你回到了汉代,或许会成为汉乐的忠实粉丝。那时传唱的歌谣,如清泉般悠扬,令汉惠帝刘盈为之倾倒,特邀你到船上献艺。
如果你是酒的爱好者,回到唐代,会碰上广州街边的酒铺新酒出炉。店家以特殊方式邀请你品尝,称为“滴淋”。那时的人们,常常满怀期待地等待这一时刻,尝试着免费啜饮新酒。
假如你在宋代,你可能会与广州的男女老少一同,簪花作为装饰。其实自汉代起,广州人便有簪花的习惯,宋时因推动,这一风气更是盛行。
跨越到清代,广州的名字Canton已随海上丝路传遍世界。茶、丝、瓷、扇、家具等商品通过珠江河道的大大小小商船运往各地。你或许见证了十三行商人的兴衰荣辱。
今日的广州,雨后初晴的清晨,走进西关窄巷的酒楼,听着邻桌谈论着家长里短,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不前。而在现代化的珠江新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展示了城市的现代气息。
历史这本大书,在广州的变与不变之间一页页翻过。近代史研究者叶曙明在他的新书《广州传》中这样写道。
历时两载,近60万言的《广州传》正式出版。为何要为广州这个城市立传?这本书想为读者展现怎样的广州?草地与叶曙明进行了深入探讨。
叶曙明表示,写一座城市就像写一个人。他强调写城市传记的最大难度不是考证历史细节,而是如何把城市的性格写出来。他以江河比喻广州的性格,平缓而包容。他认为《广州传》应把握住城市成长的节奏,不仅仅是记录趣闻逸事。
广州作为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际化大都会,其发展历程与城市变迁的史书、县志众多。但《广州传》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以文学笔触记录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悲欢离合,反映城市的生存状态。
在叶曙明看来,广州的文化发展放在大历史背景下去观察会更清晰。他希望通过《广州传》呈现明清以来广州的文化状态给读者。他认为文化是通过流动产生的,只要有流动、有交流,就会有文化。
写作《广州传》过程中,叶曙明重走街巷,探寻广州城市变迁的痕迹。他发现了一块刻有“象牙会馆”字样的麻石条铺路的故事。他感慨广州人过去不太重视文物保护的意识正在逐渐改变。
叶曙明被誉为“广东文化的代言人”。他说,《广州传》如同一部文字版的广州《清明上河图》,再现了百姓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这本书不仅梳理了城市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城市的灵魂也让读者在2200多年的历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接下来广东出版社还将出版一系列大湾区城市传记如《中山传》《潮州传》等旨在书写地方性记忆展示大湾区整体形象同时聚合大湾区的城市文化引导大湾区的文化认同。(记者:邓瑞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