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9年下半年我国新车行业正式迈入国六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触到国六B新车,这也使得“国六专用机油”的概念逐渐被广大车友所熟知。在机油的选择中,“SP级别机油”和“C级别机油”等术语被频繁提及。
与此另一个专业术语“低灰分机油”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知从何时起,主流媒体开始大力推广“国六车需使用低灰分机油”的理念。普遍存在一种误解,即认为SP机油和C机油都属于低灰分机油。
根据石油协会(API)对机油等级认定体系的框架来看,该体系并未明确提及“灰分”这一概念。我们今天将深入剖析这个“低灰分”问题,解答以下三个关键疑问:
一、什么是机油的灰分?
二、为何会出现“低灰分”机油?
三、ACEA体系的C机油是否为低灰分机油?
灰分,主要是指不可燃的金属盐类和金属氧化物,如硫酸金属盐类等,通常由机油中所含的添加剂导致,例如钙系添加剂在过往的机油产品中被大量使用。虽然钙系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清净性、分散性、油溶性、防锈性等,但其所产生的不可燃残留无机物含量较高。
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普及,发动机的排量虽未增加,但功率却不断提高,导致“单位升功率”持续上升,给发动机带来巨大的压力。某些发动机开始出现一种偶发性的严重故障——低速早燃。
低速早燃是指火花塞通电之前,气缸里的油雾被意外点燃。这种现象可能导致可怕的爆震,进而对发动机造成严重损坏。研究发现,机油中的灰分是导致低速早燃的重要原因之一。寻找低灰、甚至无灰型添加剂取代钙系添加剂成为了业内的迫切需求。
那么,对于欧洲的C级别机油和的SP级别机油是否为低灰分机油呢?从API的描述中我们知道,SN PLUS级别的制定主要是为了解决低速早燃问题,而随后的SP级别则在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性能。这表明SP级别机油在解决低速早燃问题上有更为突出的表现。各大润滑油生产商也纷纷表示,从SN PLUS级别开始,他们就走上了寻求低灰分添加剂的道路。
对于ACEA体系来说,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C级别标准,这一级别正是欧标机油的“低灰分”版本。C2/C3-04要求机油灰分≤0.8%,而C1-04更是要求灰分≤0.5%。我们可以明确地说,ACEA机油的C级别就是典型的低灰分级别。
虽然API体系中没有具体提及灰分的约束数据,但为了解决低速早燃问题,SP级别采用了全新的添加剂,这使得其灰分明显低于以往的机油。对于日韩系的国六车主,特别是车辆为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情况,选择SP机油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