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的领域里,单位换算始终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环节,常常使得不少学生因疏忽而失分,特别是在大型题目中,单位换算错误屡见不鲜,实在令人惋惜。此类问题甚至引发了一些趣味性的笑话,比如那175米高的巨人父亲形象,与迷你型的70毫米课桌尺寸,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鉴于此,书香老师特别为同学们总结了单位换算题目,并对常见单位进率进行了详尽的整理,期望这能帮助到每一个需要的孩子。
一、填补恰当的单位
小学单位换算题目大致可分为三类。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类——填补合适的单位。在低年级阶段,单位的概念往往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让学生理解。由于刚开始接触,对单位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会出现许多趣事,如上述的巨人父亲和迷你课桌的例子。
面对这类题目,学生首先需对基础单位如1厘米、1分米、1米等有个初步的感知。例如,知道1分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当遇到填写数学书厚度约5什么的时候,就可以想象一下5个的厚度。再如,1厘米大约是食指的宽度,这样就能更好地判断合适的单位了。
我们还可以利用尺子等工具来帮助想象毫米、厘米、分米的关系。对于1米的概念,可以通过常见的门的高度(一般为2米)来辅助记忆,或者通过身高测量来感受1米的位置。而1千米则可以参照操场跑道,标准操场的跑道通常是400米一圈。
在填单位时,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参照物。只要找对了参照物,对应填写,就能避免像爸爸体重1吨这样荒谬的笑话了。
二、单位换算的方法
第二类常见的题目是单位换算。这其中包括两种情况:
01 普通单位换算
对于这类换算,有一个简单的口诀:“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进率”。比如3分米等于多少米?由于分米是小单位,米是大单位,所以应该用3除以进率10,得到0.3米。再如5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这里是大化小,所以乘以进率10000,得到50000平方厘米。
02 多单位换算
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拆分换算法。比如3分米5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我们可以将分米和厘米分开换算,再相加。这样题目就变成了3分米等于多少分米和5厘米等于多少分米两个简单的问题。
三、不同单位的加减法
在进行不同单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借用的“1”代表的是进率所对应的数。也可以选择将不同的单位换算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例如2时15分减去1时35分的问题,可以统一转换为分钟进行计算。
四、附上单位换算表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已经掌握单位换算的学生来说,粗心依然是他们丢分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往往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读题时圈出单位和关键字的习惯。从做题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圈出单位和关键字的习惯,以避免因粗心而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