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的丰富茶文化中,六大茶类以其独特的发酵程度和划分方式,成为了最广为流传和认知度最高的茶类。那么,这些茶类是如何通过发酵程度来界定和区分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1. 绿茶(不发酵,发酵度:0)
绿茶,以清汤绿叶为特色,是典型的未经发酵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可以是碧绿、翠绿或是黄绿色。新采摘的茶叶在热水中展开后,仍保持鲜绿的颜色,无半点红色。绿茶的原料主要来自嫩芽和嫩叶,对保存条件有要求,不宜久置。
代表茶品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其加工过程包括鲜叶采摘、杀青、揉捻和干燥等步骤。
2. 白茶(微发酵,发酵度:5%-10%)
白茶的芽心呈白色,叶面灰绿,叶背黄褐色,这些颜色变化体现了白茶经过轻微发酵的特征。白茶外表披满白毫,干茶色白隐绿,冲泡后茶汤呈象牙白色,被称为“绿叶红筋”。
主要原料是福鼎大白茶种的壮芽或嫩芽。代表茶品有银针白毫、白牡丹、寿眉等。其制作过程包括鲜叶采摘、萎凋和干燥。
3. 黄茶(微发酵,发酵度:10%-20%)
黄茶的发酵是通过人工控制的“闷黄”方式实现的,类似于煮菜时盖上锅盖使菜叶快速变黄的过程。
黄茶的茶汤和茶叶都呈,故称“黄汤黄叶”。其主要原料是带有茸毛的芽或芽叶。代表茶品包括君山银针、黄芽等。其制作步骤包括鲜叶采摘、杀青、揉捻、焖黄和干燥。
4-6. 青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
青茶、红茶、黑茶各有其独特的发酵程度和特点。这三种茶叶的干茶颜色、茶汤色泽、原料情况以及代表茶品等已在后文中详细描述。
青茶(发酵度:15%~70%)
青茶的干茶呈深绿色或青褐色,茶汤呈蜜绿色或蜜,具有“绿叶红边”的特点。其原料为一芽两叶,枝叶连理。代表茶品有铁观音、冻顶乌龙等。
红茶(发酵度:70%-90%)
红茶的干茶和茶汤都呈红色,故称“红汤红叶”。其原料包括大、中、小叶,有条形红茶和红碎茶之分。代表茶品有祁茶、滇红等。其制作过程包括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
黑茶(随时间变化)
黑茶的发酵与其他茶叶不同,除了自身的物质发酵外,还借助了外界微生物的力量,因此其发酵程度最为彻底。黑茶的干茶呈青褐色,茶汤呈橙黄或褐色。其原料多为大叶种茶。代表茶品有青砖、六堡茶、普洱茶等。其制作步骤包括鲜叶采摘、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和干燥。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一种茶叶的独特性和选择茶叶时的重要依据——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和特性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