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减值通俗意思 商誉减值准备

2025-01-2717:41:30综合资讯0

申万宏源证券专家桂浩明

从过去至今,商誉减值问题已成为股市中持续的痛点,并多次成为行情下跌的推手之一。当前,仍有一系列上市公司公布即将采取大额商誉减值准备,从而导致其股价显著下滑,进一步拉低了市场大盘。

商誉减值作为企业财务处理的一种方式,其实并不新鲜,且被广泛运用。当企业以高于预期的收益购置资产时,其溢价部分会通过商誉减值来对冲。尽管这种减值并不直接影响公司的即时现金流,且即便当年出现亏损,也只是账面上的体现。从本质上看,商誉减值是企业过去溢价收购所产生的损失的一种财务处理方法。

企业经营活动中时常伴随着不同规模的资产购置,溢价购置自然会产生相应的商誉,这也为日后可能出现商誉减值埋下了伏笔。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由于这是企业经营的常态,因此不必大惊小怪。商誉减值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主要源于前几年部分上市公司盲目甚至高溢价进行收购兼并,尤其是跨界交易,导致商誉过高。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所购并的资产未能如期产生效益,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商誉减值。

尤其是那些收购影视、游戏、广告等轻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公司,当初的收购价格偏高。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所购入的资产无法达到被收购时承诺的业绩,这迫使公司进行资产减值。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减值风险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同时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严峻,导致商誉减值压力日益增大。这导致了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商誉减值的立场发生了戏剧性转变,他们倾向于一次性充分计提减值,有时不顾及实际情况而扩大减值的规模。

尽管这样的做法可能会使当年的财务指标难看,但它为未来轻装上阵打下了基础,并在某些情况下有利于今后业绩的提升。这种做法虽然表面上符合财务上的“谨慎性原则”,但背后仍透露出了利润操纵的痕迹,无疑加大了股市的波动。近期商誉减值对股市造成的影响显著,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部分公司采取了极端化的商誉减值策略。

对于商誉减值问题,投资者应保持理性与客观的态度。作为以往收购失误的反映,减值已成为既定事实,这在上市公司的历史报表中也有所体现。对于那些商誉占比较高的公司,投资者应给予关注。当真的进行减值时,也不必过于忧虑,因为商誉减值通常不会给公司当前的经营带来大问题。合规合理的减值对公司未来发展也有正面作用。我们不能仅因商誉减值就判定一个公司存在问题,更不能认为进行了商誉减值就意味着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应对每家公司进行具体分析,商誉减值并非洪水猛兽,我们应理性看待。

理解和把握商誉减值的内涵与影响对于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来说都至关重要。合理对待商誉减值问题,不仅关乎公司的财务健康,也影响着股市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