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IT话题讨论】
无论关注新闻与否,大多数人皆有所闻福布斯排行榜。该榜单每年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国籍、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财富排名。回想起2013年的国内首富万达董事长及其子王校长,他们的事迹可谓家喻户晓。但在此,我们不谈及这些商业巨头,而是聚焦于音乐界的个人收入排行,从中窥见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
虽然2014年的音乐人收入排行榜尚未发布(据惯例,其通常在夏秋之交揭晓),但我们仍可通过对比2012年和2013年的数据来一探究竟。需注意,以下所有数据单位均为美金。
比较两年的数据我们会发现,部分音乐人往往身兼数职。如Dr.Dre凭借其耳机公司显著提升至2012年的首位。此榜单反映出资深音乐人的经验与影响力仍占主导,年轻歌手的突破相对较少。收入的天花板已然形成,除了排名第一的歌手外,其他音乐人的收入增长并不明显,甚至有所下滑。
当我们转向福布斯另一份关于DJ的排行榜时,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具体的职业分工。这份榜单涉及到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领域——DJ。
这一发现源于近期评测的一款飞利浦与世界级DJ合作推出的耳机产品,其中合作的DJ名为Armin Van Buuren。记得在2013年,这位曾多次荣登世界DJ收入榜首的艺人,当年的收入为1700万美元并排在第八位。这一收入水平在2012年则能使其跻身至第二位。这反映出在短短一年间,DJ行业的收入出现了显著增长。
这种增长趋势意味着DJ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的吸金能力甚至超越了传统歌手。这也不难理解为何耳机厂商开始与DJ们合作了。因为他们的名声越来越大,的潜力更加强大。
那么,如何解释DJ收入在一年间的变化呢?曾位居2012年和2013年榜首的Tiesto表示:“在,电子音乐正经历性增长……我只是处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虽然言简意赅,但这也揭示了电子音乐从欧洲年轻人中的流行转变为主流市场的趋势。
随着这一流行趋势的兴起,DJ们在表演中常用的音频设备——耳机——的制造商们已经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在国内,索尼的V700DJ曾是风靡一时的DJ耳机。而在过去几年里,如AKG与Tiesto合作推出冠名耳机产品;飞利浦则与Armin Van Buuren合作推出专业及便携式设备。未来其他厂商是否会效仿此举?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考虑到DJ耳机对声音还原的高要求,只有技术实力强大的厂商才能做到这一点。
简而言之:
一个产业的兴盛会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这样的生态系统式发展屡见不鲜。就像当年摇滚乐的流行推动了乐器销量一样。未来音乐设备生产商更倾向于电音设备的生产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与此当我们还在讨论音乐产业是否因MP3而衰落时,看看这些依靠表演和制作赚取越来越多的DJ们,似乎我们的担忧显得有些多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