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星球皆为圆形?
据天文学家研究,这与太空的特殊环境息息相关。从星球的诞生到成长,往往需要数百万年的光阴。在太空中,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的,所有的都以恒定的速度围绕某一中心旋转。当尚在形成过程中的行星遭遇其他的碰撞时,这些撞击之力会推动行星的旋转,从而加速其自转。
以地球为例,45亿年前,其一天仅包含6个小时。这背后,星球呈现球形的原因在于这种形状最为“自然”,且在重力作用下能状态,即流体静力平衡状态。
尽管恒星中存在不少非球体的,如偏向椭圆体形态的恒星,这主要是由于其构成的等离子体物质并不像岩石或金属星球那样稳固。甚至木星、土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也会因自转而呈现椭圆形态。但若论形变最为严重的星球,却并非它们,而是自转速度接近光速的中子星。
在行星附近,其卫星也会受到行星引力的影响,进而形成椭球体。但更多时候,卫星的表面会被行星的引力所干扰,从而形成山脉或裂痕,如木星和土星的部分卫星上的裂痕。这也使得木卫四和木卫二的冰层下海洋得以保持温暖和动态,有可能孕育出生命。
在宇宙的大背景下,天文学家们相信如果存在宇宙的形状,那它也将是一个球体。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有类似的论述。简单来说,物质的质量会扭曲时空,而光子则倾向于沿着测地线飞行,因此我们观测到的宇宙只是微小的曲率起伏。
尽管这种曲率微小至极,但在覆盖数万亿光年的宇宙尺度下,它会导致时空在足够遥远的距离上呈现出闭合状态,如同地球上的曲率一样。在日常的地球生活中我们难以察觉,但当上升到更高的视角或更远的距离时,其存在便会显现。
宇宙时空闭合的结果是光速飞船最终会回到起点,如同地球上的环球航行。若想突破宇宙的束缚,唯有超越光速这一途径。如同地球上要离开地球进入太空需超过第一宇宙速度,宇宙中也存在一个逃逸速度——超光速。
通过哈勃望远镜和韦布望远镜的观察,目前人类已能窥见宇宙大后3亿年产生的星系。这些望远镜发现原始星系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使得天文学家开始重新考虑宇宙的年龄问题。或许宇宙的年龄并非138亿年,而是256亿年。
若宇宙的年龄真的翻倍的话,这也可能解释了为何我们始终无法看到宇宙的全貌——因为时间的流逝太过漫长,以至于98%的星系都已飞出我们的视线范围。居住在各个星系上的外星文明也可能被这遥远的距离所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