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往事:
在唐代的元和年间,有一位名叫崔郊的才子,他原本出身于显赫的“清河崔氏”,属于“五族七望”中的名门望族。
崔郊命运多舛,早年便失去双亲,家道逐渐衰落,生活陷入困顿。于是,他决定投奔自己的姑母,寄希望于未来能够博取功名,重振家门荣耀。
姑母家中有一位婢女,容貌姣好,琴艺精湛,因未留姓名,且称其为“连翘”。
因在姑母家寄居读书,崔郊与连翘日久生情,私下达成了终身之约。
学成之后,崔郊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去就是整整三年。待他再回到姑母家时,却发现家道中落,连翘也被一位以四十万金的高价买去。
得知这一消息的崔郊心中悲痛不已,而这位买走连翘的人是熏天的本州刺史于頔(dí)。身为一个书生,他自知无法与之抗衡。
无奈之下,崔郊只能时常在刺史府门前徘徊,渴望能远远地看连翘一眼。刺史府的高墙深院和华丽的马车出游使得他的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借酒消愁。
一次酒后,崔郊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
临近寒食节,崔郊预料到连翘将会出府踏青、插柳,于是早早地便守候在刺史府门口。
当阳光照在枝头时,连翘走了出来,身边伴随着几个女伴。为了抓住这次机会,崔郊不再犹豫,将写好的诗交给了连翘。
连翘看到崔郊,泪水盈眶。但因身处刺史府门口,且身旁有女伴,她无法多说什么。
这匆匆一面,就这样过去了。
不久后,有差役传唤崔郊前往刺史府赴宴,声称是于大人的命令。崔郊心中虽有疑虑,但终究还是来到了酒宴上。
宴会上坐满了城内名流。当崔郊落座后,于頔拿出那首诗询问是谁所作。崔郊如实相告。原以为于頔会,但他却表示四十万金并不重要。他感慨道:“先生有如此情分,为何不早告知于我?”
随后,于頔决定赠予崔郊二十万金,让他将连翘带回家过上安稳的日子。
于頔的宽宏气量令人敬佩。读完这首诗后便可知其一二。
公子王孙争相追随的脚步犹如尘埃般微不足道——而绿珠泪滴罗巾更是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她的悲伤之情。
一旦踏入侯门之境便深似海洋——从此萧郎便成了陌路人
此为崔郊所作《赠去婢》之诗句。
此诗情感真挚而深刻其用典寓意深远。于頔亦善诗故一读便知其意。
绿珠:西晋时期首富石崇的宠妾以其绝世美貌和珍贵历史而闻名。她曾被藏于金谷园中与“金谷二十四友”相伴常伴其中常有绿珠作陪。
后来孙秀因觊觎绿珠美色向石崇索要不成而怀恨在心进而陷害石崇。石崇在临终时对绿珠心生责难导致绿珠心碎跳楼自尽。
诗中引用“绿珠”之典意在讽刺于頔的强取豪夺之行径实非君子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