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近期购买了小米10或小米10 Pro,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手机电量仅剩约两成时,你正准备与朋友在《和平精英》中并肩作战,于是接上了30W或50W的快速充电器。在畅快游戏后,你发现当电量即将满格时,充电速度却明显减缓,甚至出现电量不增反减的异常情况。
小米10引以为傲的快速充电技术近期遭遇了一些问题。有小米用户反馈,当在电量较低时边充电边运行《和平精英》时,充电速度似乎被限制了。这不仅可能导致“零速充电”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电量不升反降的情况。
这种问题并非小米新机型的独有问题。回溯至小米6时代,也曾有类似现象发生。过去,普遍的解释是手机在运行时的功率可能超过了充电功率,造成了所谓的“入不敷出”的困境。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问题在新一代的小米10系列中仍然存在。是否因为新机的移动平台TDP超过了我们常见的上限呢?
对于普通的设备而言,其电量指示和放电性能可以由相对简单的指标(如手电筒亮度或风扇转速)进行初步判断。但智能手机的电子元件和电路设计则要复杂得多。
智能手机的电路设计非常复杂,其中的电子元件有着严格的工作电压要求。电池的稳定放电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电压电流组合下进行。电池主控中的电量监测模块必须从平稳的电源输出中捕捉到微妙的曲线变化,并通过专门的算法精确计算电池的剩余电量。
因为这种剩余电量的估算存在一定难度,当电源环境不够稳定时,主控可能误判电池的电量状态。如果工作电压出现偏差,即使电池内部仍有充足的电能,主控也可能认为电池已经耗尽。这导致手机在低温、高温或高负荷运行时都可能面临误判的问题。
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手机在充电的同时运行大型游戏时,屏幕在高亮度、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下工作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保证电池的正常工作,手机可能会自动降低充电速度并降低屏幕亮度。
以小米为例,为确保电池工作的稳定性,其采用了更为精确的电池主控算法。一旦发现工作环境可能存在问题时,系统将直接切换到较低的充电功率(如5W),以此保障电池的安全性。这也是所谓的“高速快充却不进入电池”的现象背后的原因。
小米对此问题高度重视,不仅在微博上回应了用户,也承诺会持续优化电池曲线。但技术上的调整远比简单地调整充电曲线参数要复杂得多。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放开电池的工作温度限制,还需要对充电功率的变化曲线、过热警告阈值以及核心频率的变化曲线进行全面调整。
从硬件的角度来看,使用经过优化的电池主控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但硬件的更换意味着整个产品的适配和优化需要重新进行,同时供应链的产能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的软件修复成为了最可行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