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上涌现出一股对食品边角料的热议。诸如猪肉脯碎片、海苔碎、火腿碎以及虎皮蛋糕边等食品边角料,因其与正装食品相近的口味和低廉的价格,在电商平台上受到了热烈追捧。
在这股热潮中,部分标榜为“边角料”的产品却并不便宜,甚至有些是毫无包装的“三无”产品。对此,专家给予了消费者提醒,购买边角料食品时,需多加留意。
质量参差不齐,包装不规范
在网络上销售的边角料食品存在诸多问题。食品边角料通常指的是在制作食品过程中被切割下来的零碎材料,由于形状不规则等原因不被用于正装产品,但其加工工艺与品质往往与正装产品一致。
现如今,边角料食品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这与临期食品的流行有着相似的动因——价格实惠。不少互联网博主也积极推荐各类边角料食品,声称其口感与正装产品无异,但往往缺乏正规包装。
记者发现部分边角料产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正式包装产品,仅仅依靠“边角料”的噱头来吸引消费者。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边角料产品因缺乏包装,成为了“三无”产品,令人忧虑其质量与安全。
有消费者专程发布视频揭露所谓的边角料产品,指出其价格并无明显优势,且品质难以保证。例如,他们反映购买的芒果干边角料品质低下,海苔片看起来就像是无任何标识的“三无”产品。
在江苏靖一家猪肉脯生产企业中,负责人透露了边角料的实际情况。他们表示,在猪肉脯烘烤压平过程中,会出现边角不整齐的情况,这些部分会被切割下来作为边角料销售。据称,一年约有4000吨的边角料,其中10%~15%会被销售。
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除了少数由正规厂家出品的带有正规包装的边角料食品外,网络上还存在大量宣称是边角料但生产厂家不明、未标注生产日期、包装不规范的食品。有的甚至是打着边角料的名义进行批发的“三无”食品,其食品安全保障无从谈起。
边角料产品多以噱头为主
众多产品游走在灰色地带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与临期食品不同,目前我国对于食品边角料并没有明确的产品标准或企业管理体系规范。许多边角料食品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许多边角料宣称来自“大型企业”,但实际上这种可能性较小。
这是因为大型企业一般都有成熟的边角料处理渠道,很少会专门将边角料拿出来销售,尤其是那些带有自家商标的低价产品,这可能会冲击正装产品的品牌价值。网络上的边角料多以噱头为主。
朱丹蓬提醒消费者,网络销售的边角料在监管上存在盲区,价格不一定亲民,安全隐患也不容小觑。他表示,一些中小型企业可能不通过正规产品销售,而是将产品专门制作成边角料,以此作为营销手段。这些产品很可能并不具备销售资质。
(之声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