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我们将深入探讨社会末期,各家学说的救世之道。从周朝的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开始,我们看到了技术革新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的巨大变动。
我们看到了铁器和耕牛的发明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技术”。这种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从而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在那个时代,由于晚上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人口就在这样的技术推动下快速增长。
技术的革新带来了人口的大,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动。城邦中的贵族开始感到井田的耕种逐渐不够,平民开始逃离城邦,去开垦荒地,这种现象在贵族与诸侯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平衡。
而平民的大量外逃,让诸侯王看到了重新控制贵族的可能。对于他们来说,人口流失削弱了贵族的力量,因此诸侯王开始支持平民开垦荒地,提供保护,税赋也相对减少,这进一步加剧了力量的天平向诸侯这边倾斜。
诸侯王想要治理自己的封地,需要重新搭建官僚系统。此时的文化是“有钱人”的游戏,读书识字是一项昂贵的活动,一般人消费不起。文字的传播门槛相当高,但随着文字开始写在竹简上,文化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知识开始在平民中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了儒、法、道三家不同的救世之道。儒家主张回到“礼乐”的传统之中,认为只有通过克己复礼,才能实现社会的太平。这种理想在当时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礼来自传统,而贵族是“礼”的载体,要“复礼”,就得依靠贵族,但此时的大局势却是平民与君优。
法家则主创新规,以适应当下之需。他们认为应该用“法”来取代“礼”,君王应该学会诡诈之术,以及利用、创造“势”来为自己所用。这种思想非常贴合君王的所思所想,因此在法家的人在异地他乡往往身居高位。
而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他们认为世间的成就如梦幻泡影,不值得追求。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让百姓自由自主地活动与生产,让世界自然变好。这种思想给人一种出世的气度,让人们重新审视现实与追求的关系。
这三个学说的不同观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巨变和人们的思考。这三个学说的出现与流行,奠定了历史上千年未有的大变局。这个思想繁荣的时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眨眼,秦统一六国后,这样的讨论环境就会失去,自由的思想就会受到抑制。
那么,秦大一统后是如何对待儒、法、道这三家学说的呢?我们下篇继续探讨。
(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