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悄然降临,北京市气候中心在11日正式“官宣”了冬季的到来。据气象观测,2024年北京的入冬日期定格在11月4日,这与常年平均入冬日期相比,稍显晚了一些。
根据标准的《气候季节划分》规定,即GB/T42074-2022所述,入冬日期是依据5天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而定的。在首次连续五个日平均气温小于10℃的滑动平均值序列中,第一个小于10℃的日期被认定为冬季起始日。
这个标准中,滑动平均气计算方法是通过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温数据进行平均得出的。具体来说,5天滑动平均气温即为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总和除以5。
据实况记录,自11月6日起,北京的滑动平均气温序列已经小于10℃,并在11月10日达到了连续五天均小于10℃的标准。其中,首个低于10℃的平均气温出现在了11月4日(温度为7.8℃),从而确立了今年“入冬”的确切日期。
对于此次北京“入冬”日期较晚的原因,北京市气候中心表示主要是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东亚大槽的共同影响,加上西伯利亚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变化所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北京地区上空受到高压脊的控制。
这种环流形势对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南下造成了阻碍,导致北京地区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的气温明显高于常年同期水平,因此今年“入冬”稍显延迟。
有关于前段时间北京部分区域的雪花飘落之景,人们纷纷猜测这是否就是初雪的到来。
统计资料显示,北京的初雪日最早记录为1987年的10月31日。从更长期的数据来看,从1961年至2022年的初雪日期统计,平均初雪日大约在每年的12月3日左右。
在气象学上,初雪的定义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气象部门的规定,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第一个降雪日即被定义为该年北京地区的初雪日:首先为全市多数人工站点中超过一定比例的站点观测到降雪现象;其次则是特定区域站点(如朝阳、海淀等)中的大多数或至少三个以上站点出现降雪现象,并且其中至少一个站点的降雪量达到或超过一定标准。
尽管部分区域已有雪花飘落,但尚未达到北京地区正式定义初雪的标准。
与此公众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季气候充满好奇。对于是否将是一个暖冬或冷冬的问题,气象局已经给出了解答。
气象局表示:今年冬季(2024年最后几个月及至次年2月),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预计将较常年同期偏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季节内的气温波动可能较大,并存在较强降温过程的可能性。
某些特定地区如东北、内蒙古等可能出现显著的降温和强降雪过程;而某些地区的西南、华南等可能经历阶段性低温和雨雪冰冻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