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交互领域,尤其是手表的交互体验一直是一个待解决的难题。即便像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推出了备受赞誉的Apple Watch,也无法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尽管Apple Watch运用Taptic Engine技术为用户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反馈,但输入端却仍面临空白的挑战。
对于这个问题,不仅是手表,各类可穿戴设备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着相似的困扰。从我们熟悉的PC和手机到这些日新月异的新生代设备,最大的转变就是文本在可穿戴设备上几乎失去了它的优势。比如说,想在手表上流畅打字发送消息似乎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
尽管如此,仍有人坚信在智能可穿戴设备上实现文本输入是可行的。他们认为关键在于找到一种高效的输入方法。折线笔画输入法的创始人王建勤博士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
折线笔画输入法的原理简单明了:通过识别每个折线方向角度的分类,建立起折线类型与输入字符之间的对应关系。当用户绘制出特定类型的折线时,系统会根据折线的方向角度判断出其类型,并进一步检索出对应的字符或指令。
例如,一个由两段有向线段组成的折线,其方向选择非常丰富。第一段有向线段可以选择如“↑”、“↗”、“→”等八个方向,而第二段有向线段则可以选择与第一段成0°、90°、180°、270°四种夹角的方向进行组合。这样理论上就有32种不同的折线类型组合,可以与26个英文字母和其他控制字符相对应。
王建勤解释道,这种输入法的优点在于每一个折线动作都能直接输入一个字符。当用户进入输入状态时,屏幕上会显示各字符对应的方位,从而免去了用户记忆折线类型与字符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繁琐。
由于折线笔画简单易懂,且只需较小的触摸屏空间即可完成输入,因此非常适合在小屏幕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上使用。除了可穿戴设备外,王建勤还透露,智能家电、电视盒子遥控器等设备也是折线笔画输入法的潜在应用场景。
虽然有些人对语音交互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就我个人而言,文本作为我们日常使用最为自然和舒适的方式之一,仍然具有许多语音无法替代的天然优势。而折线笔画输入法的原理与之前我们所了解的8pen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之处在于8pen利用的是手势加圆圈的组合方式,而折线笔画输入法则侧重于利用线段进行输入。
除了上述的折线笔画输入法外,还有多种其他创新性的输入方式正在被研究开发。如ZoomBoard需要用户先点击字母大致位置然后放大精准点击,Fleksy键盘提供了虚拟全键盘方便用户点击。而Minuum输入法则提供了多种键盘排版以节省空间。微软也曾推出过一种适用于Android Wear智能手表的手写键盘。
目前,王建勤已经为折线笔画输入法申请了相关专利保护。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邮件与他联系:240094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