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争气 一定要争气全篇课文

2025-01-2809:24:41常识分享0

平和叙述

在授课时分,常常强调一个基础概念:管理即是计划、、领导、控制这四个过程与职能的合一。某日于三楼教室之外,我目睹两位学生争论管理之真义。一位为同班同学,另一位则是旁听的外院学子,其导师为国内知名学者。这位同学直言不讳地提出:“管理不仅仅是那些,更是关于人的引导、事务的处理、绩效的追求以及目标的达成。”

就在两人争执之际,我恰巧经过,遂提醒他们上课了,勿再大声交谈,以免干扰他人。课后,我的学生向我述说此事,认为那位旁听同学态度傲慢、言辞强硬,希望我能为其“出气”。我微笑回应,并未立即表态。

请留意,这样的沟通方式即为“情绪化沟通”。我们的世界中既有蒸汽机,也有争强好胜的人。这里的“争”指的是争夺,“气”指的是情绪。思考一下,有时他人与你争论,真的是为了探求真理或吗?未必如此。有时他们可能是为了争一时之胜负,显示自己的优势。那么面对这样的沟通方式,我们应如何应对呢?

荀子在古代为我们提供了智慧的指导。其言如下:

“面对态度的提问者,不必作答;对于无理的回答者,无需再问;若有人言辞粗俗,则不必倾听;至于那些争强好胜的人,无需与他们争辩。”我们可以将这段话简称为“四无式沟通”。

具体来说,“楛”字虽指一种树,但其引申义为粗俗、无理。那么,“问楛者,勿告也”即指若对方以粗俗或无理的态度提问,则我们不作回答。

对于“告楛者,勿问也”,意指若对方以同样的态度回答问题,我们则不再继续追问。

“说楛者‘勿听也’”表示当对方说话内容粗俗无理或态度蛮横时,我们选择不听。

最重要的是,“有争气者,勿与辩也”。这表明若对方带着争强好胜、以势压人的态度进行争论,我们则无需参与其中。这种争论往往毫无意义。

我之所以及时制止那两位学生的争论,是因为双方都流露出争强好胜的心态。在此情况下,往往不是真理越辩越明,而是越辩越乱。这种交流对双方及旁听者均无益处。

在此提醒大家关注“争气”二字背后的含义。一方面,“争气”可以指奋发向上、不甘落后;但它也可能意味着争强好胜、情绪化。例如在课文《一定要争气》中,描述了童第周发愤图强、为个人和祖国争气的故事。再如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从被外国专家断定无油到几代石油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石油产业的崛起。这些都是正面的“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