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蒜蛆、韭蛆这类极具抗性的害虫,种植户们每年的防治工作都颇费周章,不仅要投入大量精力,而且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更令人头疼的是花费不菲。
不恰当的用方式还可能导致蔬菜中物残留超标,进而影响蔬菜的销售。那么,如何才能高效且低残留地消灭这些害虫呢?今天为大家揭晓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
这个解决方案的核心是使用噻虫胺与氟啶脲的组合,其效果显著。近年来在河南开封地区,通过采用这个配方冲施大蒜地蛆,可以实现一次冲施,一季无忧,极大地减轻了蒜农防治黑头蛆的负担。
需注意,使用此配方时需区分地蛆的种类。地蛆分为蝇蛆和蚊蛆两种,蝇蛆与农村厕所中常见的蛆虫相似,而蚊蛆则头部有黑点,形态细长。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头部有黑点的蚊蛆,某些常见剂如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效果不佳,但对蝇蛆则有较好的效果。
防治地蛆时还需注意世代重叠的问题,仅杀成虫而忽略虫卵是不行的。建议选用包含杀卵剂的剂,如吡丙醚、氟啶脲等,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还需避免陷入剂使用的误区。连续多次使用同一种剂效果会逐渐下降,甚至失去作用。应科学使用剂,避免滥用。
噻虫胺是一种内吸性极佳的新类杀虫剂。它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并在植物体内形成保护膜。当蒜蛆、韭蛆等害虫啃食植株时,便会中毒。其持效期很长,提前使用可保持30天以上的防虫效果。
噻虫胺不仅具有内吸杀虫作用,还能触杀地蛆。当地蛆接触到噻虫胺后,会直接死亡。经过验证,噻虫胺的杀虫效率高于噻虫嗪、吡虫啉等剂。
氟啶脲则是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可以阻止地蛆蜕皮过程,进而影响其生长繁殖。它还能直接杀灭地蛆的虫卵,并使雌成虫不产卵或产的卵不能孵化。
在开封地区的大蒜黑头蛆防治实践中,种植户采用5%的氟啶脲500-1000ml在清明节冲施,整个大蒜收获季节基本未见地蛆危害。
- 方案亩用量:在低抗性地区,每亩使用20%噻虫胺300ml与5%氟啶脲500ml混合;而在高抗性地区,则需要增加用量至20%噻虫胺500ml与5%氟啶脲1000ml。若长期使用此配方,需适当加量。
- 使用时需掌握时机:坚持在害虫发生前或初期使用,不要等到害虫大量发生后才采取措施。
- 注意温度影响:一般建议在地温不低于10摄氏度时进行防治,过低的地温会影响效的发挥。冬季露地种植的大蒜等作物可在早春气温回升时进行防治。
这个配方不仅能消灭地蛆的成虫,还能杀灭其卵。如果在害虫发生初期提前使用,持效期可长达60天以上。使用得当的话,几乎可以做到一季无虫。更重要的是,这两种剂都是低毒高效的,完全不影响蔬菜的销售和食用,每亩的成本也控制在60-100元之间。面临地蛆困扰的种植户可以考虑采用此配方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