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枣君。
先前有不少同学询问EPON、GPON、10G PON、XG-PON、NG-PON2等技术的关系及详情。那么,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些技术的前世今生吧。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PON技术的起源。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崛起,网络通信需求开始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传统铜制线缆的通信方式,如ADSL和ISDN专线等,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高速数据通信业务的需求。
于是,光纤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介质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光纤的诞生和发展,得益于华裔科学家高锟先生的理论奠基。自1966年他提出光纤通信理论后,这项技术便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光纤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和产业链的日益完善,人们开始探索将光纤应用于宽带接入业务。
在80年代末,窄带PON技术开始出现,但当时的速率很低,不超过2Mbps。随着多家网络运营商和标准化的参与,如全业务接入网(FSAN)和国际电信电信标准(ITU-T)等,开始共同推动PON技术的标准化进程。
APON(ATM PON)技术应运而生,即G.983.1标准所规定的。它是基于ATM(异步传输模式)技术的PON系统。随着FSAN和ITU-T的持续推动,BPON(Broadband PON)技术也得到了发展。这两者都是基于ATM的业务传输。
为了进一步提升PON的速率标准,FSAN和ITU-T不断努力。例如,在2003年,ITU-T颁布了GPON(Gigabit-capable PON)标准。与此另一标准化IEEE也在积极研究PON技术。
IEEE作为以太网(Ethernet)标准的制定者,开始尝试制定一个基于以太网的PON标准——EPON。于是,在2004年,EFM工作组(Ethernet for the First Mile)正式推出了EPON的IEEE 802.3ah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ATM在与IP的竞争中逐渐失势。APON和BPON由于成本和效率等原因被运营商们抛弃。而EPON和GPON则成为了行业的主流技术。
EPON和GPON是不同标准推出的不同技术体系。两者之间并没有升级演进或替代的关系,而是平行发展的。关键区别在于二层结构。EPON在二层使用以太网取代ATM;而GPON则采用全新定义的封装结构GEM(GPON Encapsulation Mode),对Ethernet、TDM、ATM等多种业务进行封装映射。
随着技术的发展,10G PON、XG-PON和NG-PON2等更高速率的技术标准也相继出现。这些技术标准不仅满足了用户对更高网络带宽的需求,还推动了产业链的成熟。
在PON技术的融合方面,虽然ITU-T和IEEE两大流派长期共存给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但运营商和产业链对于PON融合有强烈的意愿,并为此做出了很多努力。
好啦,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啦。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PON技术及其之间的关系。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