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检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术语包括检验误差、精确度及不确定度,这些术语直接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量值的准确一致性。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混淆或误用这些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文将对这些术语的定义和区别进行详细比较。
定义详解
检验误差指的是检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真实值是在特定条件下,某一量所具有的真实大小。由于真实值往往难以确切知道,所以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用较高精度的标准所测得的值作为实际值来代替。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几何学中的圆周角或三角形的内角和,真实值是已知的。
精确度描述的是检验结果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由于很多情况下无法准确知道真实值的确切大小,因此精确度是通过比较检验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来定义的。它是一个定性的概念,用于描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水平。
检验不确定度则是一个表征被检测值分散性的参数,与检验结果相关联。它表示被检测值可能分布的区间,反映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波动性。不确定度按其获得方法分为A、B两类评定分量。
三者之间的区别
具体来说,影响因素不同。检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受外界及人为因素影响;精确度与所用仪器的精度等级相关;而检验不确定度则与检测原理、仪器、环境条件、程序、人员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评定目的不同。检验误差是为了表明检测结果偏离真实值的程度;精确度是表明所测结果是否在标准要求范围内;而检验不确定度则是为了反映被测值的可靠性和波动范围。
评定结果不同。检验误差是一个有正负符号的量值;精确度不是一个量,无法进行运算;而检验不确定度则表示一个区间,反映了被测值可能的分布范围。
产生原因不同。检验误差主要由检测过程的缺陷引起,包括装置、环境、方法及人员等因素;精确度主要受系统误差影响;而检验不确定度则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检测原理、仪器、环境等,并可用统计方法和经验估计等方法进行评定。
三者之间的联系
尽管三者存在诸多不同,但它们在检测过程中相互关联。不确定度的概念是误差理论的扩展应用,而误差分析是评估不确定度的基础。在评估B类分量时,离不开对误差的分析。检验不确定度常作为检测仪器的一个技术指标,反映了仪器测量结果接近真实值的响应能力。
正确理解和应用检验误差、精确度和检验不确定度这些概念,对于保证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